52歌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职方郎中

职方郎中

官名。隋文帝曾置职方侍郎,炀帝改职方郎。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始置为郎中,员一人,从五品上,为尚书省兵部职方司长官。掌天下地图、城隍、镇戍、烽堠等事。高宗龙朔二年(662)曾改司域大夫,咸亨元年(670)复旧。北宋前期置为五品寄禄官。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始领本职,为从六品职事官,掌地图、城隍、烽堠等事。明初置职方部,隶兵部,设郎中一人。洪武二十九年(1396)改置职方清吏司,初置郎中一人,正五品。正统十年(1445)增一人,万历九年(1581)革。清朝沿置,定制七人,满州五人,汉二人。初正三品,顺治十六年(1659)改正五品,后升正四品,康熙六年(1667)复正三品,九年定正五品,遂为定制。


官名。唐代兵部有此官,“掌地图、城隍、镇戍、烽候、防人道路之远近及四夷归化之事。凡图经,非州县增废,五年乃修,岁与版籍偕上。凡蕃客至,鸿胪讯其国山川、风土,为图奏之,副上于职方;殊俗入朝者,图其容状衣服以闻。”其副称职方员外郎。宋沿唐制。见《新唐书·百官一·兵部》、《宋史·职官三·兵部》、《通典·职官五·兵部尚书·职方郎中》。

猜你喜欢

  • 典牧署丞

    官名。即典牧丞。

  • 宗人府府丞

    官名。清朝宗人府之职官。掌核校本府汉文册籍事。顺治九年(1652)设,一人,以汉人充任。正三品。官名。清置,属宗人府。员额一人,由汉人充任,掌本府汉文之事。

  • 掖庭

    也写作“掖廷”。《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少府》中作“掖廷”,《后汉书·百官三·少府》中作“掖庭”。详“掖廷”条。

  • 右熊卫将军

    官名。渤海国十卫之一右熊卫次官,置一人。

  • 牺人

    官名。西周置。掌供酒醴以祭祀。《国语·周语上》: “牺人荐醴”。韦昭注: “牺人司樽,掌共酒醴。”官名。周朝设此官,掌供酒醴。《国语·周语上》:“郁人荐鬯,牺人荐醴。”注:“牺人司樽,掌共酒醴。”

  • 礼宾院

    官署名。唐朝宴劳少数族政权或外邦使者之所。玄宗天宝十三载 (754) 令鸿胪寺勾当检校,宪宗元和九年(814)置于长兴里之北; 以礼宾使主其事,引对番客。宋朝掌回鹘、吐蕃、党项、女真等朝贡馆设及互市、

  • 新造盩

    官名。战国时楚国设置,《战国策·楚策一》记棼冒勃苏说:“臣非异,楚使新造盩。”鲍彪谓是楚官名。缪文远《七国考补订》说:“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简文有‘新(造)尹’,或即《国策》所云之新造盩。

  • 省政府咨议

    省政府特聘的顾问人员。国民党政府设置,以军人或文人充任。

  • 坊夫

    街坊的公役。唐置,唐张鷟《朝野佥载》说:“上寝堂两间,有三殡坑,皆埋旧县令,(路敬)潜命坊夫填之。”

  • 武选司郎中

    官名。即“武选清吏司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