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者台
官署名。东汉置,设谒者仆射为长官,常侍谒者五员、谒者三十员,掌朝会典礼,遣使传宣诏命、巡视监察。名义上隶光禄勋,实际直达皇帝,时号外台,与尚书、御史合称三台,共掌朝政。三国沿置。晋省并入御史台。南北朝复置,掌朝觐宾飨吉凶典礼之司仪、安排朝会班次、传宣诏命,职权渐轻。南朝设仆射一员、谒者十员,北齐设仆射二员、谒者三十员、录事一员。隋初罢,炀帝大业三年(607) 复置,与御史台、司隶台合称三台。掌遣使奉诏劳问,持节监察,受理冤枉而申奏之,奉引御驾。设大夫一员、司朝谒者二员为长贰,属官有丞、主簿、录事等。领通事谒者二十员; 其次有议郎二十四员、通直三十六员、将事谒者三十员、谒者七十员,皆掌出使;后罢,改置员外郎八十员; 寻又置散骑郎二十员,承议郎、通直郎各三十员,宣德郎、宣义郎各四十员,征事郎、将仕郎、常从郎(登仕郎)、奉信郎(散从郎)各五十员,又各有散员郎,皆掌出使。唐朝罢。参见“谒者”。
官署名。汉置,《后汉书·百官二·谒者仆射》:“谒者仆射一人,比千石。本注曰:为谒者台率,主谒者,天子出,奉引……常侍谒者五人,比六百石。本注曰:主殿上时节威仪。”还有给事谒者,掌宾赞受事及上章报问等。南朝梁也置谒者台,掌朝觐宾飨等事。其长官为仆射,属官有谒者十人,掌奉诏出使、朝会宾赞等。见《隋书·百官上·谒者台》。陈沿梁制。北魏、北齐谒者台,掌凡诸吉凶公事,导相礼仪;有仆射二人,谒者三十人。见《通典·职官三·中书令·通事舍人》、《隋书·百官中·谒者台》。隋朝谒者台,掌受诏劳问、出使慰抚、持节察授,及代受冤枉者申奏等。其长官称大夫,正四品;其副为朝谒者,从五品;属官有丞、主簿、录事等。下有通事谒者二十人;其次有将事谒者三十人,谒者七十人,皆掌出使。见《隋书·百官下·谒者台大夫》、《通典·职官三·中书令·通事舍人》。唐废谒者台,而置四方馆,改通事谒者为通事舍人,掌通奏、引纳辞见、承旨宣劳等。见《通典·职官三·中书令·通事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