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

郎官泛称。春秋战国至秦有郎中,为君王侍从近官,宿卫宫廷,参与谋议,备顾问差遣。西汉依职责不同,有郎中、中郎、外郎、侍郎、议郎等,无定员,多至千余人。皆隶部中令 (光禄勋)。诸侯王国亦置。职掌守卫皇宫殿廊门户,出充车骑扈从,备顾问应对, 守卫陵园庙等。 其来源有任子、 赀选、军功、入财货等。武帝以后,察举盛行,被举为孝廉、明经者多通过对策为郎。因与皇帝关系密切,任职满一定期限即可迁补内外官职,为重要选官途径。又常奉皇帝差遣,给事于将军幕府、尚书、黄门、九卿等官署。东汉于光禄勋下设五官、左、右中郎将署,主管诸中郎、侍郎、郎中,实为储备官吏人才的机构,其郎官多达二千余人。尚书、黄门等机构则设专职郎官。魏、晋以来备侍从宿卫选官的郎官制度废除,尚书、中书、门下、秘书、著作等机构所设郎、郎中、侍郎皆为固定官职。唐、宋以后又以郎为散阶官名称,位次大夫。详见有关各条。


官名,为诸郎官之总称。战国时始置,秦汉沿置,主宿卫,掌守门户,出充车骑。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皆无定员,多至千人。议郎、中郎,俸比六百石,侍郎俸比四百石,郎中俸比三百石。中郎有五官、左、右三将,俸比二千石;郎中有车、户、骑三将,俸比千石(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后汉书·百官志》)。《后汉书·孝顺帝纪》:“除郡国耆儒九十人补郎、舍人。”魏晋除上述诸郎外,还有秘书郎等。隋六部有侍郎,为尚书之副。唐沿隋制,又置郎中、员外郎。其后历代多沿置。文散官也称郎,如唐朝的朝议郎、承议郎、奉议郎、通直郎、朝请郎、宣德郎、朝散郎、宣义郎、给事郎等。汉朝三国属官也有郎。

猜你喜欢

  • 大加

    见“古邹大加”。

  • 九府

    ①指古代掌管财物的九种官署。《史记·货殖列传》:“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张守节《正义》:“周有大府、玉府、内府、外府、泉府、天府、职内、职金、职币,皆掌财币之官,故云九府也。”② 指九卿

  • 文将帅

    官名。太平天国地方行政官。天历乙卯五年至辛酉十一年 (1855—1861) 间设,为守土官,由天朝直接派任。初掌一省民务,后改任郡邑政事。全省民务另置官管理。

  • 太官令

    官名。又作大官令。秦、汉少府属官,掌宫廷饮食,东汉置一员,六百石,桓帝延熙元年(238)使太官令得补二千石,有左丞、甘丞、汤官丞、果丞各二员。三国魏沿置,六百石、七品,吴亦置。两晋改隶光禄勋,东晋一度

  • 五威将军从事

    官名,为五威将军属官。从事,有的有专职,有的无专职,随时听命。《后汉书·李王邓来列传》:“(李)通亦为五威将军从事,出补巫丞,有能名。”

  • 文选司员外郎

    官名。即“文选司员外郎”。

  • 仵作

    职役名。仵作之名,唐末五代时已出现, 亦作仵作行人。宋人郑克《折狱龟鉴》卷二《释冤下》“府从事发��”条引《玉堂闲话》已提到仵作行人,系指代人验尸送葬为业之人。在宋代,仵作

  • 川陕甲

    清朝兵部职方清吏司所属之办事机构。额设经承一人。

  • 虞衡司员外郎

    官名。即“虞衡清吏司员外郎”。

  • 典绳索

    官名。太平天国军中给事官。见“军中典官”。军中杂职官名。太平天国设置,员额一人,官阶为职同监军。专管军中所需的绳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