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郡主簿

郡主簿

郡门下吏名。据《后汉书·百官志》记载,三公有“黄閤主簿,录众事。”郡国亦设,常见《碑》、《传》。其职掌是“主诸簿书,普关诸事”,见韦昭《辩释名》。故主簿除掌文书之外,其职务并不固定,至东汉时其职任也还是“拾遗补缺”,见《后汉书·王涣传》。拾遗补缺主要就是奉办郡守差遣之事,如代郡守宣读书教,为郡守奉送要函,为郡守迎接贵客。从这些拾遗补缺的具体任务中,可以看出主与郡守的亲近关系。三国沿置,广平郡主簿尝代表太守奉书致礼,太守犯法亦常先收捕主簿。这些都是汉代的遗制,也都显示出主簿职居亲近。主簿以亲近之故,地位日高,在郡吏中仅次于功曹。至南朝,丹阳及大郡主簿,地位尤崇,或以博士、卿丞迁任,或以参军迁任,且有诏书任命的,得奉朝请,入为尚书郎,出为县令、长。北魏清都郡主簿秩流内比视八品,外郡为流内比视从九品。北周亦置,据《周书·武帝纪》,建德四年(公元575年)三月丙辰,“郡县各省主簿一人”,是有主簿,且不止一人。隋初郡亦置主簿,开皇三年(公元583年)罢郡,以州统县。炀帝时复改州为郡,置郡主簿。至唐代废。

猜你喜欢

  • 才堪经邦科

    科举制科之一。唐代设置, 属于吏治类科目。神龙三年(公元707年)诏举,张九龄等二人及第。

  • 招讨使司

    见“招讨司”。官署名。辽置,掌招讨事。其官有知招讨事、有监军。见《辽使·百官志二·北面边防官·西北路招讨使司》。

  • 太子率更寺令

    官名。即太子率更令。官名,即太子率更令,详见该条。

  • 卫士

    武职,历代帝王的保卫人员。秦汉皆有卫士令、卫士丞。领卫士守卫宫门等。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后汉书·百官志》。《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东平宪王苍》:“三年,帝飨卫士于南宫。”(1)汉代屯卫京师的兵士

  • 河南司

    官署名。即“河南清吏司”。

  • 命服

    服饰名。指帝王所赐之官服。始于周朝。周之官秩,自一命至九命,分为九等。各视其命之数,有一定之制。故将天子按诸侯、大臣爵秩品位所颁赐之制服,谓之命服。《国语·晋语四》:“君以天子之命服命重耳,敢有安志。

  • 草场使

    官名。金朝于各草场置使,掌储积受给之事。其属有攒典,掌收支文历。场子,掌积垛、出纳、看守、巡护之事。见《金史·百官二》。官名。金置于诸京及外府、节镇等处,掌储积受给之事。佐官有副使;所属有攒典二人;场

  • 羁縻卫所

    官署名。明朝专指少数民族地区归附地区所置的卫所,包括都司。以当地少数民族首领为都督 都指挥、指挥、千百户、镇抚等,并赐给敕书印记。明代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地方行政机构。以少数民族首领为其世袭长官,称都

  • 护南蛮校尉

    参见“南蛮校尉”。官名。晋与南朝宋置南蛮校尉,南齐建元元年(公元479年)改称护南蛮校尉,肃荆州。三年(公元481年)省,延兴元年(公元494年)复置,建武中省。

  • 掌遗中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 仿《周礼》遗人置。北周沿置。地官府载师中大夫属官,正二命。隋文帝开皇元年(581) 罢。参见“遗人”。官名。《周礼》地官之属有遗人中士二人,下士四人,掌邦国的委积,以待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