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天监教习
官名。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国子监算学设教习二人,教授算法中线面体三部,为一年课程;七政为二年课程。学生每季小试,年终大试,由算学会同钦天监考试。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算学改隶钦天监,算学教习始称钦天监教习。
官名。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国子监算学设教习二人,教授算法中线面体三部,为一年课程;七政为二年课程。学生每季小试,年终大试,由算学会同钦天监考试。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算学改隶钦天监,算学教习始称钦天监教习。
贡举科目名。汉朝以降,皇帝下诏策问士人。唐又称制举,凡德行、才能、文学之士,或高蹈幽隐与不能自达者,下至军谋将略、翘关拔山、绝艺奇伎莫不兼取。分贤良方正、直言极谏、博通坟典达于教化、军谋宏远堪任将率、
官名。辽置,见“十二宫宫官”。
官名。三国吴置。孙权拜诸葛恪为此,领丹阳太守,以招抚山越。杂号将军名,三国吴置。孙权拜诸葛恪为抚越将军,掌招抚山越。《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权拜恪抚越将军,领丹楊太守。”
官名。清末农工商部属官。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定额三人,正五品,奏补。掌本司事务。
官名。隋朝内侍省内尚食局次官,置二员,正八品; 以宦官充任。炀帝大业三年 (607) 罢。
官场用语。宋朝举人不在原籍,于其他州府参加乡试取解,称寄应。宋制,应解试者不在原籍,而在其他州府参加考试者,称为寄应。考取后即由该地发解。
即“小畿伯下大夫”。
官名。明清大理寺之职官。明朝于大理寺设左、右寺丞各一人,秩正五品,为堂上官,与少卿同佐卿理事。清朝亦设左、右寺丞,为左、右二寺官,均满、汉军、汉各一人; 正六品,相当于明朝之左、右寺正。
官名。隋文帝置虞部员外郎,为侍郎的副职。炀帝改诸司侍郎为郎,废员外郎,增郎的员额为二人,后又减为一人,另置承务郎一人,掌同员外郎。唐武德初沿置,三年(公元620年)改为“虞部员外郎”,见该条。
参见“太子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