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镇将

镇将

官名。北魏置,镇的长官。在不设州郡的地区,如西边、北边诸镇,兼统军民; 在设州郡的内地,主要掌军政,但兼任驻在州刺史时,亦兼理民政。北魏前期多以宗室或鲜卑勋贵为之,多兼刺史,并持节、都督邻近州镇,地位高于刺史,孝文帝改制后地位渐低。其下设副将、监军及长史、司马等僚佐。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职员令及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时皆未载其品阶。北齐三等镇将为四品。隋以后仅于边防处置镇,以其掌镇捍防守,总判镇事,地位较前大为下降。隋、唐镇皆分三等,隋上镇将从四品,中镇将从五品,下镇将正六品; 唐上镇将正六品下,中镇将正七品上,下镇将正七品下。


官名。北魏沿北边置六镇,其统辖军民者称镇将,次一级的称副镇将。唐代边防也置镇,分上中下三等。上镇,镇将一人,正六品下;镇副二人,正七品下;还有仓曹参军事等。中镇,镇将一人,正七品上;镇副一人,从七品上。下镇,镇将一人,正七品下;镇副一人,从七品下。镇将、镇副,掌捍防守御。见《历代职官简释·镇将》、《新唐书·百官四下》。

猜你喜欢

  • 双元

    官场用语。宋朝举人乡试、礼部试皆名列第一,称双元。宋代称连中解元与省元者为双元;明清时称连中解元与会元者为双元。

  • 羁縻卫所

    官署名。明朝专指少数民族地区归附地区所置的卫所,包括都司。以当地少数民族首领为都督 都指挥、指挥、千百户、镇抚等,并赐给敕书印记。明代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地方行政机构。以少数民族首领为其世袭长官,称都

  • 三旗包衣骁骑营

    内务府所属的军队。清置,原属领侍卫内大臣,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改隶内务府。在镶黄、正黄、正白上三旗中选取包衣编成,三旗各有一营。掌紫禁城的宿卫事务。主官为骁骑参领,下设骁骑校、佐领等,共一百六

  • 大国舅司知事

    辽官名。大国舅司佐吏。

  • 陵令

    官名。① 帝陵长官。西晋改陵园令置,管理守卫帝王陵寝,隶太常。南朝宋沿置,每陵一员; 南齐武帝永明(483—493)末置,置主簿、户曹各一员;梁武帝天监七年(508)以后由陵监改名,二班: 陈五品、秩

  • 掌圃中士、下士

    官名。《周礼》地官之属有场人下士二人,管理农圃以种植瓜果菜蔬。北周依《周礼》置掌圃中士,正二命;掌圃下士,正一命。属地官府虞部下大夫。

  • 官制用语,即拜官授职。汉朝也称官员改任它官。《汉书·景帝纪》: 中元二年(前148)“列侯薨及诸侯太傅初除之官,大行奏谥、诔、策。”颜师古注引如淳曰:“凡言除者,除故官就新官也。”历代沿用。又,免除官

  • 招讨使

    官名。宋朝一路至数路地区之统兵官,掌招抚讨伐事务,不常置。辽、金、元三朝为军事行政机构招讨司之长官。辽招讨使负责统领编入军籍之俘降军兵,金招讨使掌招抚征讨及接受贡纳、颁给赏赐等事,元招讨使掌招抚征讨事

  • 广禧库

    官库名。元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置,属中政院。掌收支御膳野物,职视生料库。设达鲁花赤、提举、大使各一人,副使二人,提控案牍一人;属吏有库子。

  • 车郎将

    官名,也简称车将,西汉置,属郎中令(光禄勋),掌守宫殿门户,出充车骑,秩比千石。车郎将分左右,左车郎将掌左车郎,右车郎将掌右车郎。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郎中令》,参看“车将”条。官名。西汉置,属光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