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下书佐
官名。汉朝置,为郡县属吏,即阁下所属书佐,掌文书缮写。三国沿之。晋朝特进、光禄大夫、卿、司隶校尉、太子二傅、县等皆置,员一人。南朝宋亦置。
官名,汉置,又称閤下书佐、门下佐,位在门下掾史下,在小史上,掌门下文书、缮写等,汉为门下属吏,三国沿置。晋朝特进、光禄大夫、卿、司隶校尉、太子二傅、县均置,员一人。南朝宋也置。《后汉书·百官五·州郡》:“閤下及诸曹各有书佐、干主文书。”注:“《汉官》曰:书佐五十人。”
官名。汉朝置,为郡县属吏,即阁下所属书佐,掌文书缮写。三国沿之。晋朝特进、光禄大夫、卿、司隶校尉、太子二傅、县等皆置,员一人。南朝宋亦置。
官名,汉置,又称閤下书佐、门下佐,位在门下掾史下,在小史上,掌门下文书、缮写等,汉为门下属吏,三国沿置。晋朝特进、光禄大夫、卿、司隶校尉、太子二傅、县均置,员一人。南朝宋也置。《后汉书·百官五·州郡》:“閤下及诸曹各有书佐、干主文书。”注:“《汉官》曰:书佐五十人。”
官名。为天朝典官,掌头关的稽查与税收事务。参见“提中关”。
“小宗师下大夫”的省称。
官名。唐玄宗时,以宦官为中使,承受表奏,经其上呈,而皇帝有所处分,则宣付中书门下施行。代宗永泰 (765—766) 中设专职,先后以宦官董秀、乔献德充任,掌承受表章,出纳王言。宪宗元和 (806—82
官名。五代始置,为侍卫亲军马步军统兵官之一,位都指挥使下、都虞候上。北宋初,因分置为马军司、步军司,其员常缺,后废。
官名。西周设置,见《尚书·立政》。“三亳”是商代先前的都城所在,为了防止叛乱,在那里设“尹”防守。
蒙、元驸马名。蒙古语,意为“婿”。
① 官名。掌管文书、勾稽缺失。三国诸将军府始置。晋朝骠骑将军以下及诸大将军不开府、非持节都督者、三品将军府、太子二傅、司隶校尉、诸州置。北魏、北齐门下省、都水台、司州、御史台、九寺、郡县等置,北魏司州
官名。北宋初置,为一方军事统帅,掌军旅屯戍、攻防等事务。后避英宗赵曙名讳,政称都总管。辽朝有兵马都部署,属北面边防官。官名。五代时后唐设此官,为战时指挥部分军队的指挥官。宋初沿袭后唐制度,后来在接近辽
官署名。置于元顺帝至正十八年(1353),立于京城四隅,以备防御。
官署名。即太仆寺,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670)复名太仆寺。官署名。唐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改太仆寺为司驭寺,以司驭寺正卿与司驭寺大夫为正副长官。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复旧。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