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御副使
官名。唐玄宗天宝(742—756)后置,佐防御使掌本州军事防务。五代后周世宗显德五年(958)定为准从六品。宋朝沿置,无职掌,用以安置贬降官员,哲宗元祐(1086—1094)中定从八品。辽朝置为防御使司副长官。
武官名。唐始置,为防御史的副职。宋时为武散官,无职掌,亦无固定员额,用以安置贬降官员。辽金时为防御州的副长官。参见“防御使”。
官名。唐玄宗天宝(742—756)后置,佐防御使掌本州军事防务。五代后周世宗显德五年(958)定为准从六品。宋朝沿置,无职掌,用以安置贬降官员,哲宗元祐(1086—1094)中定从八品。辽朝置为防御使司副长官。
武官名。唐始置,为防御史的副职。宋时为武散官,无职掌,亦无固定员额,用以安置贬降官员。辽金时为防御州的副长官。参见“防御使”。
散阶称号。①金始置为武散官,以授从六品下武官。元沿置,改武官从五品,宣授。明朝为武官从五品,初授。清初沿置,为武职中属绿营者从五品之封赠。乾隆二十年(1755),改武略郎。②见“十武将军”。官名。元、
爵名。战国秦置,为二十等爵第十三级。秦汉因之。据《汉书·百官公卿表》颜师古注,更即主领更卒,部其役使之谓。爵名,战国时秦置,为二十级爵的第十三级。《史记·秦本纪》:“(昭襄王)三十八年,中更胡阳攻赵阏
官名。唐朝吏部格式司长官,掌选人选格、历状及其式样。参见“格式司”。
官名。辽朝北面官。皇帝亲征,则设此职总领御林军。武官名。辽置, 见“御营都统所”。
小官。《汉书·艺文志·小说》:“小说家者流,盖出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注:“师古曰:稗官,小官。《汉名臣奏》唐林请省置吏,公卿大夫至都官稗官各減什三,是也。”
官名,掌刑狱。汉朝崔骃《大理箴》:“理臣司律,敢告执狱。”
官署名。元太宗元年(1229),以牙老瓦赤掌撒麻耳干、不花刺、拔汗那、斡端、可失哈耳等城邑和农耕地区行政财赋,宪宗时定界东起畏兀儿地,西至阿母河,置行政长官。《元史》称为别失八里等处行尚书省。
官名。清朝虎枪营之职官。额设二十一人,上三旗每旗各七人。掌率虎枪兵以供役使。
官署名。清末设置,为地方审判厅的分司机构。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法部奏定各直省省城、商埠审判厅、检察厅的厅数及设官员额,全国共设地方审判分厅五厅。各厅设推事六人,秩从五品,以其中一人为监督推事,相
春秋齐国地方基层单位。负责管理十户。《管子·立政》:十家为什,“五家为伍,什伍皆有长焉。”民间小吏,掌管十户。《后汉书·百官志》:“里有里魁,民有什伍,善恶以告。本注曰:里魁掌一里百家,什主十家,伍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