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骠骑大将军

骠骑大将军

官名。东汉初临时设置,统兵征战,事迄则罢。魏、晋制度,骠骑将军为重号将军,仅次于大将军,高于诸名号大将军,本不须加“”。然两晋将军名号愈授愈滥,遂又增置此号,居诸名号将军之首,一品。多加于权臣元老,以示尊崇,开府置僚属,不领兵。十六国、南北朝因之。南朝宋一品,梁二十四班,陈一品。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一品中,二十三年改从一品。北齐因之。西魏、北周实行府兵制,用作开府府长官军号,九命。隋朝改置骠骑将军。唐高宗显庆元年(656)置为从一品武散官。五代、北宋初沿置,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废。


将军名号。汉朝的骠骑大将军地位仅次于大将军,为第二高级将帅。东汉光武帝以景丹为骠骑大将军,位在三公下。唐代骠骑大将军为从一品的武散官;宋与唐同。见《通典·职官十六·骠骑将军》、《新唐书·百官一·兵部》、《宋史·职官九·武散官》。

猜你喜欢

  • 判官

    官名。隋朝有过海判官。唐朝遍置于使府。《唐六典》卷二: “凡别敕差使,事务繁剧者给判官二人”,“非繁剧者,判官一人”。采访、节度、观察、招讨、经略、防御、团练、支度、营田、监军等使之下皆置。综理本使日

  • 拟注

    宋代授予官员差遣的方式之一。即“拟差”,见该条。

  • 州军府默曹参军

    官名。北魏置,即墨曹参军,见“州军府墨曹参军、行参军”。

  • 公辅

    三公及辅导皇帝的太傅等合称。为公与辅的合称。公指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等。辅指左辅、右辅、前疑、后丞。后用公辅代指辅佐帝王的重臣。《汉书·孔光传》:“光凡为御史大夫、丞相各再,壹为大司徒、

  • 工部分司

    见“工部榷关”。

  • 五?大夫

    春秋时秦国大臣百里奚的官号。 百里奚本为晋贱臣,秦国以五张羊皮赎之,故名。《史记·秦本记》:“缪公大说, 授之国政, 号曰五��大夫。”《说苑·尊贤》:“(秦缪公)亲举五&

  • 应天府牧

    官名。北宋陪都应天府名义长官,常阙而不除。

  • 太子左赞善

    官名。金朝置。属宫师府。掌赞谕道德、侍从文章。秩正六品。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置,员一人,隶詹事院。至元三十一年,太子薨,詹事院改徽政院,罢。其后置废不详。明、清称左赞善。

  • 分察使

    使职名。唐代宗宝应二年(763)置,同诸道观察使外察官吏善恶; 功过稍大,事当奏者,案成便奏; 功过虽小,理堪惩劝者,案成即报考功。

  • 司车辂下大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仿《周礼》巾车置,北周沿置。春官府司车辂司长官,掌公车之政,辨其名品,与其物色,自帝、后以下至士,其车辂的规格各有不同。下设小司车辂上士以佐其职,领典路中士、司车中士、司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