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筝峡
在今甘肃平凉市西北。泾水至此,过都卢山,常如弹筝之声,故名。为关中通往陇右交通孔道。《新唐书·吐蕃传》:唐建中四年(783)和吐蕃盟:“唐地泾州右尽弹筝峡”,即此。
在今甘肃平凉市西北。泾水至此,过都卢山,常如弹筝之声,故名。为关中通往陇右交通孔道。《新唐书·吐蕃传》:唐建中四年(783)和吐蕃盟:“唐地泾州右尽弹筝峡”,即此。
类书名。唐高祖命欧阳询等辑。一百卷。根据一千四百多种古籍,分门别类,摘录汇编,分岁时、治政、产业等四十八部。事实居前,诗文列后,其中征引的古代典籍,现多散佚,赖此书保存了不少珍贵资料。
清雍正七年(1729)分慈利县地及澧州地置。治裴家河,即今湖南临澧县。属澧州。1913年改为临澧县。
1775—1846清江苏江宁(今南京)人,字维周,号嶰筠。嘉庆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道光六年(1826)擢安徽巡抚。十五年擢两广总督。次年与广东巡抚祁等赞同许乃济奏请
官署名。元代管理佛教事务之机构。世祖时设于路以上(亦有设总摄司者),统辖僧录司、僧正司、都纲司,掌理僧尼词讼。凡遇僧尼与百姓发生词讼,则与地方官府共同处理。长官为总统,下设书吏、公使人等。至大四年(1
在今江西新建县东北。《资治通鉴》:东汉建安四年(199),孙策“盛兵将徇豫章,屯于椒丘”,即此。
即“脱栾赤”。
见“开国伯”。
即今江苏徐州市南云龙山。其东南岭有大石佛,故名。《资治通鉴》:唐景福二年(893),朱全忠遣子友裕与霍存合击“徐、兖兵于石佛山下,大破之”,即此。
?—1651清满洲镶白旗人。初为牛录额真。天聪八年(1634)从征明锦州。崇德五年(1640)授固山额真。顺治元年(1644),讦告本主肃亲王豪格欲谋乱,遂为摄政王多尔衮所信任,屡加擢升。旋出为定西大
又译卜只儿、不只儿。蒙古人,脱脱里台氏。与父纽儿杰从成吉思汗征战有功,为开国千户功臣之一。后拥戴宪宗为帝,出任行天下诸路也可札鲁忽赤(大断事官),主管汉地司法、财政,驻燕京(今北京),又称燕京等处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