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潘卫
明洪武十二年(1379)以原松州地改置松州卫,又于潘州置潘州卫,二十年改置松潘卫。治今松潘县。属四川都司。领千户所一,长官司十六,安抚司五。辖境相当今四川松潘、若尔盖、九寨沟、红原、黑水、马尔康等县和甘肃舟曲、迭部二县的部分地区。清雍正九年(1731)改为厅。
明洪武十二年(1379)以原松州地改置松州卫,又于潘州置潘州卫,二十年改置松潘卫。治今松潘县。属四川都司。领千户所一,长官司十六,安抚司五。辖境相当今四川松潘、若尔盖、九寨沟、红原、黑水、马尔康等县和甘肃舟曲、迭部二县的部分地区。清雍正九年(1731)改为厅。
古代越族一支。居住在今福建地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其王无诸为君长,以其地置闽中郡。秦末,无诸率越族从诸侯王亡秦,后助刘邦与项羽争天下,汉高帝五年(前202)得立为闽越王,治闽中故地,建都东冶(今福建
长江下游支流黄浦江的别称。简称申江。误传战国时楚春申君黄歇疏凿此江,故名。
书名。清末姚锡光辑。一册。是书辑录清末规划川藏说帖、练兵处条议及赵尔丰、联豫奏疏等而成,起光绪三十二年(1906)春,迄三十三年夏,凡说帖、奏折七件,川滇青藏里距高度表四,青藏山口表三,末附《后藏札什
?—1352元人,号布王三。至正十一年(1351),举兵反元,于十二月攻占邓州(今属河南)、南阳,称北琐红军。后又攻占唐、嵩、汝、洛等地。次年夏,为元将答失八都鲁击败,被俘。
战国时魏国人。魏昭王三年(前293),韩、魏联军与秦战于伊阙(今河南洛阳南龙门),大败。魏使公孙衍卑辞割地于秦以求和。他自荐于魏王,言只割公孙衍将割之地的一半就可与秦媾和。见《战国策·魏策一》。
1848—1903清直隶丰润(今属河北)人,字幼樵,号绳庵,又号篑斋。同治进士。光绪元年(1875)以编修擢侍讲,充日讲起居注官。八年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命在总理衙门行走。与宝廷、吴大澂、陈宝琛等号称
见“管领本位下怯怜口随路诸色民匠打捕鹰房都总管府”。
唐六都护府之一。总章元年(668)九月平高丽,十二月分其地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百县,于平壤城(今朝鲜平壤)置。用其渠帅为都督、刺史、县令。辖境约当今辽宁辽河以东、吉林松花江和头道江西南,以及朝鲜北部
即“吕洞宾”。
汉时长沙武陵蛮的部落首领称精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