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苑
官署名。明永乐五年(1407)置,北京苑马寺二十四苑之一。隶金台监,设圉长一人,从九品,下分各群,设群长,掌牧养马匹,以备军需。十八年并入太仆寺。
官署名。明永乐五年(1407)置,北京苑马寺二十四苑之一。隶金台监,设圉长一人,从九品,下分各群,设群长,掌牧养马匹,以备军需。十八年并入太仆寺。
即今山东胶南市东北灵山卫。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置。二十五年筑城,周三里,依山环海,最为险固。领左、前、后三千户所。属山东都司。卫南海中有灵山岛,相传“其山先日而曙,先雨而云,故谓之灵”(《读史方
南宋杂税名。建炎四年(1130)四川以资助军赏为名,劝谕民户按等第纳绢,后遂为常赋。绍兴十六年(1146)、二十七年先后减利州路二万匹、夔州路九千匹,惟成都府路、潼川府路独存,计征三十万匹。绍熙末改折
清代烟业公所。因吕祖为烟匠祀奉之神,故名。
官署名。明清稽察京师地方的机构。明正统十三年(1448)置,分设中、东、西、南、北五巡城御史。掌提调锦衣卫、五城兵马司,维持地方治安。清顺治中沿置,中、东、西、南、北五城分置衙署,称“察院”,以各城兵
山名、城名。在今四川兴文县南。明隆庆中都掌蛮首领阿大等据九丝山称王。其山修广,而四隅峭仄,峻壁数千仞。万历元年(1573)四川巡抚曾省吾命总兵官刘显等破九丝城,即此。
即“闲居丛稿”。
见“甑山”。或以为即《左传》定公四年(前506)“自小别至于大别”所指。
书名。清祁韵士纂。嘉庆十二年(1807)成书。不分卷,分疆域、山川两部。有道光十七年(1837)筠渌山房刊本。
书名。原称《齐书》,北宋时加“北”字,与萧子显《南齐书》相区别。唐李百药撰。五十卷。纪传体。包括本纪八卷,列传四十二卷。贞观十年(636)成书。记东魏孝静帝天平元年(534)立国,至北齐后主高恒承光元
在今广西忻城县南占钵,明时为八寨之一。见“八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