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七和卓之乱

七和卓之乱

清代道光年间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和卓反清叛乱。七和卓即:卡塔条勒(原名迈买的明)、倭里罕和卓、克希克汗条勒(一译克齐克汗条勒)、塔瓦克尔条勒、萨比尔汗条勒、阿克恰干条勒和伊萨罕条勒。卡塔条勒是张格尔兄玉素普之子,倭里罕和卓是张格尔弟巴布顶子。自道光十年(1830)玉素普和卓叛乱失败后,以卡塔条勒为首的和卓后裔一直匿居浩罕,未敢轻举妄动。道光二十年(1840)后,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国力进一步衰弱,卡塔条勒等便乘机暗中密谋,准备再次叛乱。二十七年(1847)七月,七和卓纠集骑兵1000余人,进犯图舒克塔什和乌帕拉特卡伦。一路烧杀抢掠,胁迫维吾尔族人民参与叛乱,并以骑兵3—4000人,步兵2—3000人先攻喀什噶尔(今喀什),占据“回城”。继复分兵围攻汉城,又派人进犯英吉沙尔、叶尔羌(今莎车)和巴楚等地,气焰嚣张。清朝政府为避免张格尔叛乱重演,于当年九月命陕甘总督布彦泰为定西将军,统兵驻肃州;令奕山为叶尔羌参赞大臣自伊犁起兵前往救援。清军在英吉沙尔与叛军展开激烈战斗。叛军虽先后筑炮台13座,挖据地道4处,城仍岿然不动。为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清廷令台勇统率的甘、凉、肃官兵全数出关,为奕山后备;命伊犁、乌鲁木齐、喀喇沙尔应征官兵绕出敌后,截其归路。十月一日,奕山领兵进至科科热瓦特,与叛军发生鏖战,予叛军以重创,毙伤敌军1000余人,缴获枪炮、驼马、器械无数。叛军一蹶不振,英吉沙尔围解。奕山等乘胜进军喀什噶尔。卡塔条勒率残众逃遁。至苏非库尔干,浩罕汗派人解除其武装,卡塔条勒被拘禁,叛乱彻底破产。

猜你喜欢

  • 西夏国志

    书名。清洪亮吉撰。清张之洞《书目答问》称16卷,未见传本。《清朝续文献通考·经籍考九》及《清史稿·艺文志二》有著录。丁晏《西夏书事》跋与民国胡玉缙《西夏纪》序都称此书未成。

  • 弄麻等十一族

    藏族古部族名。见于《元史·世祖纪》。元代分布于威州(属宣政院辖地,在今四川阿坝地区汶川一带,治汶川县西北)山谷燔。元至元四年(1267)五月,受招归附,赐以玺书、金银符。十一族各族部名称史籍失载。

  • 诺尔布敦多克

    ?—1756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台吉。一译诺尔布端多布。博尔济吉特氏。※昆都伦乌巴什五世孙,※罗卜藏车凌子。初游牧于额琳哈毕尔噶(今新疆依连哈比尔尕山)。乾隆二十年(1755),清军征伊犁时,遣长子鄂齐

  • 假面舞

    朝鲜语称“塔尔初木”。朝鲜族传统舞蹈。流行于延边等地区。多在正月十五或端午节举行。舞者头戴各种假面具,身着盛装,扮演神话及传说中的仙人、英雄、鬼怪等,在鼓乐声中载歌载舞。后发展为假面舞剧。两者互为补充

  • 散里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嘉靖(1522—1566)间设。《满洲源流考》作萨里卫,并将永乐三年(1405)二月所设撒力卫作萨里卫,正统后所设撒里河卫作萨里河卫。

  • 完颜仲

    金大臣。本名石古乃。女真族。完颜氏。金源郡王※完颜娄室子。通女真、契丹、汉字。皇统(1141—1149)初,充护卫,授世袭谋克。天德元年(1149),摄其兄活女济州万户,治理有方。改滨州刺史、知积石军

  • 北女古

    “女古”,契丹语,意“金”。北女古为一地方单位※石烈(相当于“县”,或“乡”)的名称。契丹诸宫卫与部族下置石烈。北女古为辽太宗※永兴宫下之一石烈。应天皇太后※长宁宫下亦有一以是词为名的石烈。

  • 杜阿缪

    见“早户”(777页)。

  • 布达什汗

    哈萨克汗。又译比里剌失。※塔赫尔汗兄弟。1533—1538年在位。时汗国处于分裂状态,各部自立可汗,各据一方。如汗国西部之阿克买德汗和七河流域的托格木汗,都各自为政,拒不服从其管辖,直接控制人口仅有两

  • 曲翊伸

    ?—1681清四川瓦寺土司。藏族。先世乌斯藏加渴人,明封颁宣慰使,世袭土司职。清顺治九年(1652),平定全蜀,以首倡投诚,缴宣慰使印,奉旨给瓦寺安抚使印、号纸一道。康熙二年(1663),以杂谷阿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