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万部华严经塔

万部华严经塔

辽代佛塔。俗称白塔。位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郊白塔村西。具体建筑年代史籍无载,亦无碑铭可考。《归绥县志》称,传辽圣宗时(982—1031年在位)建。一说辽道宗(1055—1101年在位)时崇尚佛教,各地大兴佛寺、佛塔,华严宗甚为流行,故应建于道宗即位以后。金大定二年(1162)重修。塔高约40米,八角七层,呈楼阁形。用直纹砖和方砖建造,以石灰灌注。基台作莲花形,第一层南门上有石额一方,篆刻“万部华严经塔”6字。一、二层各面皆有菩萨、天王、力士等雕像,形态各异。三层以上塔身外壁皆素面。各层各面均分设门窗。各组斗拱各不相同,灵巧多变。整体庄严、雄伟。一层内壁嵌有石碑11方(现仅存6方),刻有汉文碑铭,为金时重修时所立,记、款部分失窃,所余碑文记捐助者人名、村名、族名等,有“完颜”、“蒲察”、“谋克”等名称。据塔名,应作藏经用,塔内所藏之物今已不存。各层内壁上留有金、元、明及以后各代游人以汉文、藏文、契丹文、西夏文、女真文、八思巴文、蒙古文等书写的题记。塔下原有寺、城及石香亭一座。今仅存城墙遗址,周围约10里,为辽、金时的古丰州城。寺名为“宣教寺”(一说为大明寺)。经塔及历代题记对研究辽金时的建筑艺术、佛教文化、历史沿革、民族迁徙、社会生活和古文字等均有较高学术价值。解放后,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派专人管理。1986年重新修缮,作为呼和浩特八景之一,向国内外开放。

猜你喜欢

  • 刻木棒

    苗族用以刻上原始表意符号的木棒。盛行于贵州东南部地区。有开亲木及巫辞木二种。凡男女结亲,则在开亲木上刻有礼单,表明所索要的白银、骡马、水牛、花布、煮饭用的铜鼎罐、挑妈妈饭的箩筐、鸭、蛋、盐、茶、糖等的

  • 格尔古德

    1641—1684清朝大臣。满洲镶蓝旗人。钮祜禄氏。初由笔帖式授内院副理事官。康熙三年(1664),随定西将军图海征湖广,镇压李自成余部,升宏文院侍读。九年,充玉牒纂修官,迁翰林院侍读学士,日讲起居注

  • 王乌塔

    见“王兀堂”(205页)。

  • 阿棱经霸

    蒙古地区佛教大寺院授予的经学学位。僧徒在寺庙中经过学习,获※格不什学位后,再经过10年深入学习,业满,举行典礼仪式,由活佛授予此学位。获此学位者即具有中级僧侣地位而受到礼待,从此可以自由研究深化。

  • 神州

    渤海王国置。为西京鸭渌府依郭州,领神鹿、神化、剑门3县。州治故址今大多认为在今吉林省浑江市临江镇(即原临江县治),一说在原临江县治西南葫芦套村江对岸长城里。辽灭渤海后州县皆废,所领神鹿县民被辽太祖尽迁

  • 托尔托保

    ?—1807清朝将领。墨尔根(今黑龙江嫩江县)达斡尔族,以族为氏,隶镶蓝旗。乾隆三十七年(1772),以上驷院司鞍从征金川。攻昔岭时,先登,补为蓝翎侍卫。默格尔山之战中,弃战马攀登而上,因功赐扬达克巴

  • 虎里狘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闸撒名。辽置十二宫,其中三宫设有闸撒。虎里狘为辽太宗※永兴宫下之一闸撒。

  • 董伽罗

    宋代云南大理国开国大臣。白族。世代为云南大理洱海地区领主,为白族大姓(即名家)之一。大义宁国杨干贞(930—937年在位)统治时期,与段思平组织起义,任军师,初受挫逃亡。后晋天福元年(936),应善巨

  • 鹘戍

    见“耶澜可汗”(1324页)

  • 路弼

    哈尼族他称。乾隆四十年(1775)胡蔚校订《南诏野史·窝泥》条:“有和泥、斡泥、哈尼、路弼等名”。居今云南元阳县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