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东丹国

东丹国

辽初所立附属国。一般简称东丹。因在契丹之东得名,即东契丹之意。辽天赞五年(926,即天显元年)元月,契丹主阿保机亡渤海国,二月改渤海为东丹,封长子耶律倍(一曰图欲)为人皇王主之,建元甘露,都天福城(即原渤海王城忽汗城,与国名同时改称,故址为今黑龙江宁安县东京城)。仍沿用渤海旧制建中台等省,中台省置左、右大相及左、右次相,以契丹和渤海旧臣相间担任。对契丹有纳贡义务,岁需贡细布5万匹、粗布10万匹、马千匹。初,对外活动有一定独立性,曾循渤海旧例,遣使赴后唐、后梁朝贡,东聘日本。辽太宗耶律德光继位后,于天显三年(928)诏东丹国左次相耶律羽之迁东丹国都于辽阳(今辽宁辽阳市),并将大批渤海人南徙辽东。耶律倍因未得承袭契丹王位,又受其弟太宗猜疑,于五年(930)泛海归后唐。此后东丹国政先后由倍妻肖氏和其子耶律阮(即兀欲,后为辽世宗)主持。会同元年(938,即甘露十三年),辽改辽阳为东京。世宗即位,于天禄元年(947,甘露二十二年)以叔祖父安端主东丹国,封明王。辽乾亨四年(982,甘露五十七年),辽圣宗即位后,省撤东京中台省。自南迁后名存实亡的东丹国,至此国除,前后共57年。

猜你喜欢

  • 袁纥

    高车(敕勒)之一部。为高车六种之一。原居于漠北今鄂尔浑河、土拉河流域。后屡为北魏所掠,部分迁入漠南。北魏太和二十二年(498),孝文帝征发四镇敕勒兵攻南齐。袁纥部首领树者不愿随魏军南征,遂举兵叛入柔然

  • 化葛

    见“耶律滑哥”(1322页)。

  • 纰论伽罗笃波

    藏语音译,吐蕃官名。职司是外事总管,高于一般“纰论”(外事官)。《唐蕃会盟碑》中有此官名。详见“纰论”(1265页)。

  • 鉤町

    古国名。一作钩町、勾町。秦至西汉时为夜郎国西南部小邑之一。约当今云南广南县境。西汉始元元年(公元前86),钩町侯亡波率其邑君长及族众,从汉军追杀益州廉头、姑缯、牂柯、谈指、同并等邑叛众。因功被立为钩町

  • 鞑靼馆

    明代从事蒙古语文翻译的机构。永乐五年(1407)设置。隶四夷馆。办理明廷下达的敕谕、各地蒙古与明廷往复的奏折以及朝贡活动等翻译事项。清初废置,有《鞑靼馆杂字》传世。

  • 车苏

    见“撒苏”(2491页)。

  • 旅獒州都督府

    唐代设于西域地区的羁縻机构。高宗龙朔元年(661),以乌拉揭国摩竭城(约位于今阿富汗格吉城地区)置。以其王为都督,职位世袭。隶安西都护府管辖。

  • 忌触门槛

    古代蒙古社会禁忌之一。即严禁进出帐幕时触及门槛,否则将受到严惩。《黑鞑事略》:“履阈者,……诛其身”。出使蒙古的西方教士约翰·普兰诺·迦宾尼和鲁不鲁乞等都因不知此俗而受到警告。

  • 帖木录

    元末明初土族第一代甘土司。青海西宁州人。元末为百户,明洪武四年(1371),附明,授原职,其孙甘肃功升千户,始以甘为姓,曾辖有“土舍”、“土民”300余户,男女800余人。居地在今青海民和县美都川甘家

  • 百濮

    见“濮”(258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