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喀什噶尔界约
俄国强迫清朝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882年12月7日(清光绪八年十月二十七日),清朝分界大臣、巴里坤领队大臣沙克都林扎布和俄国全权大臣、费尔干纳省副省长麦登斯基在喀什噶尔签订。此约为※《中俄改订条约》第七、九条的派生物。共4款。具体规定中国喀什噶尔地区和俄国七河省的边界。由于俄国代表背弃成约,不以天山正干为界,把自那林哈勒噶至别迭里的边界定在天山正干之南的支脉上,使俄国侵占了位于天山正干南边的扎纳尔特河源地区的中国领土。
俄国强迫清朝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882年12月7日(清光绪八年十月二十七日),清朝分界大臣、巴里坤领队大臣沙克都林扎布和俄国全权大臣、费尔干纳省副省长麦登斯基在喀什噶尔签订。此约为※《中俄改订条约》第七、九条的派生物。共4款。具体规定中国喀什噶尔地区和俄国七河省的边界。由于俄国代表背弃成约,不以天山正干为界,把自那林哈勒噶至别迭里的边界定在天山正干之南的支脉上,使俄国侵占了位于天山正干南边的扎纳尔特河源地区的中国领土。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哈玛尔卫。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改作哈玛尔卫,并说清代有哈玛尔山,在呼伦布裕尔(今海拉尔市)西300余里。
见“瓜藤亲”(584页)。
地名、县名。位于云南省西南边陲,在库杏河与南锡河之间,东邻澜沧,南接孟连,西、北与缅甸相临。唐代属南诏辖地,元时属木连路军民府,明清属孟连长官司,清末归镇边直隶厅管辖,1913年划入澜沧县。境内尽为南
见“本雅失里”(489页)。
见“萨兴噶登”(2010页)。
?—1642清初将领。蒙古族。扎噜特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七世孙,忠图子。初与从叔色本服属喀尔喀,后遭察哈尔林丹汗侵扰,往依科尔沁。天聪二年(1628),率众归后金。三年,朝觐后金皇太极
敦煌吐蕃藏文书。为伯字1085号卷子,根顿群佩所著《白史》录有此文。令文于龙年发自吐蕃罕卡宫,《白史》考证,罕卡宫似即吐蕃本部的敦塘丹迦宫(即藏文大藏经目录最初编目处)。令文称据沙州百姓呈禀,该地每年
古代好貂皮名。因产于挹娄族地区而得名。为该族向中央王朝纳贡和与中原人民交换的物品之一。由于皮轻毛暖,深为中原人民喜爱。其后裔勿吉、靺鞨、女真等也皆从事捕貂。
即“蛮书”(2272页)。
地名。在今河南浚县西南淇门,淇县东南。东汉建安九年(204),曹操于淇水入黄河之口,用大枋木筑堰,遏淇水东北入白沟,以通水运,时人称为枋头,又称枋堰,后成为地名。历东晋、南北朝为军事重地。东晋咸和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