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续勘喀什噶尔界约
俄国强迫清朝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又称中俄《喀什噶尔境西北界约》。1884年6月3日(清光绪十年五月初十),清朝划界大臣沙克都林扎布和俄国划界全权大臣、费尔干纳省副省长麦登斯基在新玛尔拉城签订。条约共6款,主要内容:1.划定自别迭里山口到乌孜别里山口以南的中俄边界;2.乌孜别里山口以南两国边界走向,规定中国界线一直向南,俄国界线转向西南,两线之间原属中国领土的三角地带为“待议地区”。通过此约,俄国强行割占了中国喀什噶尔北部和帕米尔地区的大片土地。
俄国强迫清朝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又称中俄《喀什噶尔境西北界约》。1884年6月3日(清光绪十年五月初十),清朝划界大臣沙克都林扎布和俄国划界全权大臣、费尔干纳省副省长麦登斯基在新玛尔拉城签订。条约共6款,主要内容:1.划定自别迭里山口到乌孜别里山口以南的中俄边界;2.乌孜别里山口以南两国边界走向,规定中国界线一直向南,俄国界线转向西南,两线之间原属中国领土的三角地带为“待议地区”。通过此约,俄国强行割占了中国喀什噶尔北部和帕米尔地区的大片土地。
元明清时期湖广土家族土司。始建于元代,称木册安抚司(治今湖北宣恩县西南)。元末明玉珍改称长官司。明洪武四年(1371)废。永乐四年(1406),以土官田谷佐招收流散土民,复设长官司,以谷佐充长官,隶高
英帝诱九世班禅赴印度,欲使后藏“独立”之事件。光绪三十一年(1905,英国殖民主义者乘十三世达赖嘛土登嘉措离藏未归,遣卧克纳(鄂康纳)入藏,藉迎英国太子乔治为名,以兵挟制诱九世班禅却吉尼玛赴印度。清廷
约1790—1850清嘉庆道光年间纳西族官员。字果亭。云南丽江大研里人。博学,善诗文,工书法。嘉庆二十四年(1819)举人。道光十三年(1833)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后出任山东定陶等县知县。有政
傣语,“波”是“父”的意思,“曼”为“寨子”,即村寨之父。旧时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地区对农村公社首领的称呼。最初是通过民主方法推举产生。原为社会“公仆”,凡遇重大事情,均得召开村民大会商议决定,依据原始平
见“耶律罨撒葛”(1328页)。
指遥远的荒野。《山海经·大荒西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荒之山,日月所入,……是为大荒之野。”又指我国边疆地区。《山海经·大荒北经》:“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即今长白山),有肃慎氏
契丹小字铜境。1971年出土于吉林省大安县红岗乡永合屯。现藏吉林省博物馆。以边缘阴刻汉字“济州录事完颜通”,故名。正八角形,边长9.5厘米。镜背正中有纽,纽上有系穿,四周留边,上下左右铸缠枝花纹图案。
古湖名。旧说为今牡丹江流经之镜泊湖,今皆认为即今黑龙江省东南与前苏联沿海州交界处之兴凯湖。湖产鲫鱼,是渤海王国区内著名特产之一,为时俗所贵。渤海于越喜故地所置安远府领有之郿州,于拂涅故地所设东平府领有
明末蒙古内喀尔喀五部领主。亦作斋赛、介赛等。孛儿只斤氏。※达延汗第六子※阿尔楚博罗特裔孙,※伯言儿子。部众万余,拥兵5000。占据福余卫故地,驻牧于辽河流域。其盛时势力所及,西起札鲁特,东跨辽河两岸,
1049—1118辽末大臣。一名挞不也。字特免。契丹族,六院部人。魁伟简重,善骑射。道宗清宁(1055—1064)初,由兄萧图独举荐,补祗候郎君,迁近侍敞史,护卫太保。咸雍三年(1067)三月,奉命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