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中山国遗址及墓葬

中山国遗址及墓葬

战国时期鲜虞中山国的古城遗址及墓葬群。1974年至1978年河北省文物管理处在河北省平山县三汲公社(乡)考古发现战国时期古城遗址1处、墓葬30座、墓上建筑遗迹2处、车马坑2座、杂殉坑1座、葬船坑1座,出土文物19000余件。城址在三汲东部,南北长4公里,东西宽2公里以上,城墙分层夯筑,厚约27米。城内分布有战国时期的居住遗址和制陶、制骨、制铜铁器的作坊。据考证,城址为中山国的都城,即古灵寿城。城址内西北方有四座墓(3号墓、4号墓、5号墓、6号墓),附近均有车马坑,除5号墓外,其他三座都有陪葬墓,经出土文物确证,6号墓是中山王墓。城址以西分布有许多墓地,在中七汲村西有两座大墓(1号墓、2号墓),墓上及附近有建筑遗迹、陪葬墓、车马坑和其他坑穴。出土文物证明,1号墓为中山王的陵墓。遗址、墓葬群及众多出土文物为重新认识和研究中山国的历史、文化提供了极为珍贵的依据,仅1号墓的出土文物中,就有50余件铜器铭文,大量铭文补充了文献记载的不足。考古发掘证明,以鲜虞氏为核心的白狄于春秋末从陕北、晋西向东迁徙,进入太行山一带,并建立中山国。中山桓公从魏国统治下,迁都于灵寿。中山君时称王,雄居于战国列强中。白狄在与华夏交往中,从游牧走向定居,农业、手工业迅速发展,接受儒家思想,采用华夏文字,并逐渐融合于华夏中。

猜你喜欢

  • 康隆寺

    裕固族地区喇嘛教黄教寺院。位于今甘肃省肃南县康乐地区。建于清康熙(1662—1722)年间。原属青海塔尔寺管辖,后归青海大通县郭莽寺(又名广惠寺)管辖。为大头目家(部落名)宗教活动中心,亦是当地政治、

  • 乌林答

    即“兀林答”(108页)。

  • 多布库尔路协领公署

    见“多布库尔路”(852页)。

  • 乌尔呼玛勒

    ?—1732清朝将领。蒙古科尔沁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尔汉亲王※满珠习礼孙。初授二等台吉。康熙三十五年(1696),从亲王班第征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噶尔丹。五十六年(1717),随军防御准噶尔部策妄阿拉

  • 楚勒罕

    鄂伦春、鄂温克和达斡尔等族向清朝贡纳貂皮和互市的场所。亦作出尔罕。源于蒙古语“楚固拉干”一词,意为“盟会”。初设在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城西北40里之因沁屯,乾隆六十年(1795),改在城中。清制:布特哈

  • 山东河北蒙古军大都督府

    元地方蒙古军指挥机构。辖左、右手万户府、拔都万户府、哈答万户府、蒙古回回水军万户府、玘都哥万户府。掌各万户府境内军民科差征发,及统率调遣军马等事。前身为统军司都元帅府、蒙古军都万户府。天历二年(132

  • 加衣

    藏语音译,即薅锄。四川甘孜藏区康定地方的一种生产工具。锄为木质,长约5寸、宽2寸,尖嘴。锄柄为一自然长成的2尺左右长的木钩,将钩固定在锄的尾部。用来薅青稞地里的杂草和松土。

  • 马秀廷

    民国初年将领。字文仲。云南省陆良县(今属师宗县)人。回族。青年时期投军门吴远安部,屡立战功,由哨兵升管带军门。清光绪九年(1883),中法战争中率定远、镇远两军,同越南人民抗击法国侵略军。收复10余州

  • 收复滇越铁路路权的斗争

    1887年,法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订立《中法续议商务专条》,取得在红河地区修建铁路的特权,遂于1901年在蒙自成立滇越铁路公司,筹备动工。全线从越南海防到昆明。在云南境内,从河口到开远为下段,由开远到昆

  • 永德

    唐代渤海国定王大元瑜年号。809 (—说810)—812年,凡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