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丹斗寺

丹斗寺

藏传佛教寺院。在青海化隆县小积石山中。寺周石壁高耸,佛殿建于峭壁之中,或于悬崖下,或依天然岩洞,别具一格。据载,公元9世纪中叶,吐蕃赞普达磨灭佛,于曲卧山修行之藏饶赛、肴格迥、玛释迦牟尼3人逃至青海,居于此,收喇勤贡巴饶赛为徒。喇勤成名后,于此寺建道场,招徒弘法,晚年,卫藏卢梅·崖臣喜饶等10弟子从其出家授戒,后返藏,佛教再度复兴。故该寺作为藏传佛教“后弘期”发祥地,在其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后世各教派均视此寺为圣地,前往朝拜,或长住修持。寺内有阿尼鲁加殿、热朵帕殿、比丘阿吉达修行殿、三世达赖修行殿,“三贤哲”及喇勤修行殿、释迦殿、大经堂、才旦夏茸拉章、叶东佛塔及僧舍等约200余间,该寺宗教法事有祈愿法会、主神供养会、五月修供法令、夏季学经期会、八月胜乐供养法会、宗喀巴圆寂日之五供法会等。

猜你喜欢

  • 米思翰

    1632—1674清朝大臣。满洲镶黄旗人。富察氏。哈什屯长子。初任侍卫。康熙三年(1664),袭父一等男爵兼一云骑尉世职,管佐领。六年(1667),任内务府总管,辅政大臣有欲假用尚方器具者,俱严拒之不

  • 静州长官司

    明清四川羌族地区土司名。洪武七年(1374)置。司治今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城北郊。其长官静州人,董姓,官职世袭。正德八年(1513),长官使节贵与其子节孝围攻茂州城7昼夜,城中乏水,军民渴甚,节贵弟

  • 宝坻镜

    契丹小字铜镜。是镜在解放后于内蒙古喀喇沁旗一废品收购站中发现,现藏内蒙古博物馆。以左下方镜侧阴刻汉字“宝坻官”字样取名。正八角形,边长5.6厘米。镜背正中有纽,纽有系穿,四周留边,上下左右铸缠枝花纹图

  • 凯沙

    珞巴族义都部落杜曲地区首领,抗英法侵略者的志士。清咸丰元年(1851),法国天主教神父噶拉克来到瓦弄,试图从察隅地区进入西藏东南部广大地区传教,随后滞留在察隅地区进行活动,其侵略行径激起珞巴族人民的不

  • 伯玉

    见“耶律合柱”(1310页)。

  • 乡约制度

    清政府加强统治回民的一种制度。乡是社会基层行政单位,乡约为一乡首领。雍正年间(1723—1735)始行于河州(今甘肃临夏)各地。乾隆四十六年(1781),苏四十三(撒拉族)领导的撒拉族、回族起义失败后

  • 秃发破羌

    见“源贺”(2403页)。

  • 带地投充

    见“投充”(1058页)、“投充地”(1058页)。

  • 腔秃

    佤语音译,意为“树鬼”。旧时云南西盟佤族崇拜对象之一。佤族人长期实行山地农业,靠林木灰烬滋养庄稼,因之对林木的膜拜十分盛行,认为森林里有一位司树魂的鬼,人们每砍伐一棵大树,都得放一块石头作为付给树鬼的

  • 军事招讨使

    见“招讨使”(137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