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丹萨替寺

丹萨替寺

藏传佛教寺院。又译丹萨梯寺,简称替寺、梯寺或帖寺。地处西藏山南桑日县境内。系帕主噶举派创始人多吉杰布于1158年兴建,为该派主寺,帕主派首领多为寺主,后朗氏家族又以政治首领兼宗教首领统管该寺。一般政治中心在乃东孜(或乃乌东孜),在雅鲁藏布江南岸,又称孜颇昌。宗教中心则在丹萨替寺(地处江北),帕主派的宗教活动多在该寺举行。与1351年所建泽当寺(即泽当讲院)为帕主派两大主寺,有力地促进了帕主派的发展。

猜你喜欢

  • 保寺族

    党项部族名。地在银州(今陕西米脂县西北),首领乜埋己,附属于党项拓跋部李继迁。宋雍熙二年(985)五月,与该地之保杏族在开光谷西杏子坪同被宋军击败,乜埋己与部众800余人被杀,俘300余人,获牛、羊、

  • 吴自华

    清同治年间苗族教育家。湖南凤凰厅得胜营人。同治年间(1862—1874)自贵州镇远返故里,自筹经费,创办三潭书院,聘用有影响的苗族人任教,培养苗族青年。其子吴幼侠受其教诲,于宣统二年(1910)赴长沙

  • 怀建可汗

    参见“庞特勤”(1498页)。

  • 洛提

    撒拉语音译,俗称“牛皮鞋”。旧时青海循化等地撒拉族男子穿用的鞋。用生牛皮手工缝制,先将牛皮润软后剪成所需要的规格,用鞋带粗的皮绳将口抽搐收缩成包子状,里面装草取暖,晴雨两用,具有简便、结实、耐穿、防湿

  • 爨宝子碑

    东晋时云南碑刻。因比南朝刘宋时的※爨龙颜碑小,故俗称小爨碑,亦合称两爨碑。安帝义熙元年(405)立。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在云南南宁(今曲靖)南70里扬旗田出土。咸丰二年(1852)移置城内武侯祠

  • 缥甸军民总管府

    元代土司名。《元史·地理志》有“缥甸军民府”,但无注。《新元史·地理志》谓后至元元年(1335)置缥甸散府。缥甸之名屡见于《元史·爱鲁传》:“至元五年(1268)从云南征金齿诸部,蛮兵万人,绝缥甸路”

  • 殖边队

    民国初云南省都督府下令组建的开拓怒江地区的武装工作队。自17世纪以后怒江地区分属9个大小土司统治,不相统属。这种分散统治给帝国主义以可乘之机,1912年英帝国主义侵占片马等地。为了遏止帝国主义对我国西

  • 哈弼察克和硕特旗

    清外札萨克旗之一。一称新和硕特旗。位于科布多西南。和硕特台吉蒙衮等裔。嘉庆元年(1796)置,辖佐领1。详见“新和硕特部”(2379页)。

  • 朱耶孤注

    ?—652沙陀首领,也称处月酋长。永徽二年(651)十二月,继突厥阿史那贺鲁(唐瑶池都督)举兵反唐后,杀宣慰使单道惠,引兵据牢山,与贺鲁相呼应。次年春,为弓月道总管梁建方、契苾何力等击败,夜遁被擒杀,

  • 施望千

    唐代施浪诏王室。乌蛮。※施望欠之弟。居牟苴和城。及本诏为南诏王皮逻阁(蒙归义,728—748年在位)所破,王城被夺占后,北走吐蕃,被立为诏王,置于剑川(今云南剑川县南),拥众数万。卒,孙傍罗颠嗣。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