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古乐
云南丽江纳西族的古典洞经和皇经乐曲。约产生于明代道教和佛教传入之后。现存的只有洞经会的洞经乐。原用于洞经的经文唱诵,需配以汉文,后来不作唱诵,成为单纯的器乐曲。有“神州”、“华通”两大调,依内容与字句不同,又分50多调,现经常演奏的仅有20来首。乐曲具有汉族的丝竹乐风,但又揉合了纳西族的民族音乐风格,有些演奏,加进跳跃强烈的装饰音和音程较大的滑音与颤音,显得粗犷有力,具有较浓厚的民族色彩。演奏乐器有笛子、芦管、琵琶、二簧、胡琴、音锣、小钹、小铃、摇铃等。
云南丽江纳西族的古典洞经和皇经乐曲。约产生于明代道教和佛教传入之后。现存的只有洞经会的洞经乐。原用于洞经的经文唱诵,需配以汉文,后来不作唱诵,成为单纯的器乐曲。有“神州”、“华通”两大调,依内容与字句不同,又分50多调,现经常演奏的仅有20来首。乐曲具有汉族的丝竹乐风,但又揉合了纳西族的民族音乐风格,有些演奏,加进跳跃强烈的装饰音和音程较大的滑音与颤音,显得粗犷有力,具有较浓厚的民族色彩。演奏乐器有笛子、芦管、琵琶、二簧、胡琴、音锣、小钹、小铃、摇铃等。
匈奴姓氏。东汉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右薁鞬日逐王比(比为名)自立为䤈落尸逐鞮单于(又称呼韩邪单于)。次年,附汉。二十六年,入居西河郡(今内蒙古东胜县东南)。其后裔降汉,遂以“尸逐”
急递公文之谓。清代的一种驿传制度。康熙四十七年(1708)议准,凡内外紧要公文皆交马上飞递,其最关紧要者,则于牌票注明,每日限行3站或4站,间有限行5站者。后军机处颁发的谕旨、明发上谕、密谕,加封交兵
古水名。今一般认为即今牡丹江(旧说为牡丹江上游之勒福成河,或说鄂穆和罗河,亦说辽宁铁岭县南60里之懿路河)。“奥娄”,一说是靺鞨语,指称忽汗河(今牡丹江在隋唐时的名称)。史记迁居唐营州(今辽宁朝阳市)
官名。为土司制度中长官司或军民长官司主官。名称始于元代,以民匠提举司所领地域阔远,人户散处,于政不便,因酌远近众寡,于北部、东部、西北部立长官司分领之,掌军兵、民匠及钱粮等事。其置于西南诸溪洞者,谓之
690—754唐朝文士。字紫芝。河南人。鲜卑元氏。父为延州刺史。少孤贫,事母以孝闻。开元二十一年(733),登进士第。授邢州南和尉,佐治有惠政,召补龙武军录事参军。后为鲁山令,秩满,南游陆浑(今河南嵩
见“源贺”(2403页)。
唐代室韦诸部之一。所在众说不一,今多数人认为在今齐齐哈尔市西的雅鲁河与阿伦河之间,或说在雅鲁河流域,一说在今内蒙古鄂伦春族自治旗至乌兰浩特市一线与乌罗护部犬牙交错而居,旧有说在嫩江上游西岸支流喇(今作
粟末靺鞨诸部之一。见“厥稽部”(2192页)。
城名。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前身,亦译库库和屯。蒙古语音译,意为青色的城。明隆庆六年(1572),在东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主持下,由蒙汉等族工匠动工兴建。万历三年(1575)建成。应俺答汗之请,由明神宗
①(?—1707) 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部人。博尔济吉特氏。元太祖※成吉思汗后裔,※衮布伊勒登长子。康熙四年(1665),与弟达尔玛达喇等率众附清,授二等台吉,赐马、牛、羊。二十一年(1682),父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