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孜别克纳姆纳学校
解放前伊犁乌孜别克族学校名。初创于18世纪70年代末,原为乌孜别克清真寺宗教学校,初仅能招收学生40—50名。20世纪初,规模扩大,教学内容逐步向现代化过渡。30年代时发展成为正规制小学,改名为“鲁西特亚”,意为“寻求出路者”。置有乌孜别克语、数学、历史、文学、体育等课程。不久,在乌孜别克族群众赞助下,进一步扩建教室,将平房改成两层楼房,置10个班级。有乌孜别克、维吾尔、塔塔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回等族学生300余人,还为部分孤儿提供免费上学,并增设自然、诗歌创作、手工、书法、绘画等课程。校内设有图书馆和阅览室。因教育质量高,管理完善,更名为“纳姆纳”,意为“榜样”。40年代学校发展至15个班级,学生达到450人。许多著名乌孜别克族学者大都出自该校,是一所有重要影响的民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