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思藏都指挥使司
明代藏区官署名。洪武七年(1374)七月,由卫指挥使司升置。管辖卫(前藏)、藏(后藏)地区。按明兵部下属机构官员设置例,设都指挥1人,正二品;都指挥同知2人,从二品;都指挥佥事4人,正三品。因地处边疆,又由当地有影响的政教首领任职,官员定员有所变通,故首批任命南哥思丹八亦监藏等3人为都指挥同知。十八年(1385),命班竹儿为都指挥使,绥镇一方,安辑众庶。
明代藏区官署名。洪武七年(1374)七月,由卫指挥使司升置。管辖卫(前藏)、藏(后藏)地区。按明兵部下属机构官员设置例,设都指挥1人,正二品;都指挥同知2人,从二品;都指挥佥事4人,正三品。因地处边疆,又由当地有影响的政教首领任职,官员定员有所变通,故首批任命南哥思丹八亦监藏等3人为都指挥同知。十八年(1385),命班竹儿为都指挥使,绥镇一方,安辑众庶。
即“阿旺罗桑曲旦”(1244页)。
?—1187金朝大臣。字仲佐。渤海族遗裔。先世于渤海国亡后被辽迁置辽阳(今辽宁辽阳市)。张玄徵子,户部尚书※张玄素之侄,母高氏,与金世宗母贞懿皇后有亲。妹为世宗妃,生皇子永中。初以父荫得官。正隆二年(
①族名。哈尼族自称。康熙《新平县志》卷2“新化州风俗”、道光《新平县志》卷6“土司附种人”、雍正《景东府志》卷3、乾隆《开化府志》卷9等,均记有当地称为“喇乌”的生产生活情况。近代哈尼族中仍有一部分称
壮语音译。壮族女巫称谓。亦称“都雅”。意为“巫婆”、“鬼婆”。流行于广西。其年轻时常被推选为“囊海”(扮月姑),到中老年后就自称能通鬼神,附近民妇遂带着米、钱、鸡等来向其问卜,久之便成为职业或半职业的
见“纳邻河卫”(1272页)。
傣族土司。西汉为哀牢地,东汉属永昌郡。蜀汉、西晋为永寿县地,仍属永昌郡。唐南诏、宋大理属永昌府。元中统(1260—1264)初内附。至元十三年(1276)立镇康路军总管府,领三甸。明洪武十五年(138
清官署名。见“东布特哈”(513页)。
壮族传统民歌。亦称俍歌、浪花歌。流行于广西、云南、广东、贵州等地。以即兴创作、边编边唱为主。其中《叙事歌》、《叙史歌》、《民间故事歌》多有传统歌本,为汉字记音的手抄本。即兴创作以情歌为最著名。有五言四
1631—1668明末清初藏传佛教高僧。西藏地方第穆呼图克图四世。藏族。为西藏工布地区黄教丹吉林寺住持,故又称丹吉林呼图克图。为出任西藏掌办商上事务四大呼图克图之一。出生于工布扎克吉玉买。由四世班禅洛
参见“怀信可汗”(11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