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仰华寺

仰华寺

明代青海第一座黄教寺院。亦称察卜齐雅勒庙。蒙古右翼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为迎请索南嘉措(第三世达赖喇嘛)传教于蒙古,于万历二年(1574)命其子丙兔(炳图伊勒登)在青海察卜齐雅勒(亦译恰卜恰,今称共和)地方动工兴建寺庙,得到明朝准许,并助工助料。五年(1577)竣工,应俺答汗之请,由明廷赐名为“仰华寺”。六年,俺答汗和索南嘉措分别自蒙古土默特及西藏拉萨聚会于此,召开有蒙、藏、汉、撒里畏兀儿(今裕固族)等民族参加的10万人众大法会,隆重举行入教仪式,蒙古上自台吉子弟下至平民千余人受戒出家为僧;俺答汗尊索南嘉措为“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索南嘉措赠俺答汗以“转千金法轮咱克喇瓦尔第彻辰汗”之号;俺答汗许愿回蒙古建寺奉佛。此后,该寺成为青海蒙古等族聚会拜佛之地。俺答汗卒后,丙兔子※真相台吉及※火落赤等活动于青海各地,出没于该寺,袭扰藏族,不断与明军发生冲突。万历十九年(1591),明西北七镇经略郑洛率兵出击火落赤、真相部,焚毁该寺,故今已无存,但蒙、汉、藏文史料对该寺均有记载。

猜你喜欢

  • 阁院禅林寺

    见“阁院寺”(1728页)。

  • 过所

    古代通关津,过口卡时使用的一种凭证,即通行证。汉代亦称“传”。《周礼》郑玄注:“传,如今移过所文书”。刘熙《释名》:“过所,至关津以示之也。”“传,转也,转移所在,执以为信也。”《三国志·魏志·仓慈传

  • 扬阐

    唐代吐蕃奴隶社会中奴隶阶级的一个等级。与另一类奴隶“扬更”相似,亦属于“庸部”。详见“阐”(2105页)。“更”(1048页)、“扬更”(754页)。

  • 乌弋山离

    ①西域古国名。又作乌弋。东汉时名排持(《西域图考》云在今波斯国南境、给尔满、法尔斯等地)。不属都护。人口众多,为西域大国。国有小君长,役属于安息。其人善魔术,俗仁爱不杀。地暑热平坦,种植水稻。农业、园

  • 海?苗

    苗族的一支。因女子服装上背部缀有一条织锦,布端缝20枚左右的贝币而得名。主要分布在贵州龙里、贵定、惠水等地。详见“苗族”(1335页)。

  • 吐捽

    即“大对卢”(81页)。

  • 巴儿浑

    即“巴儿忽”(407页)。

  • 必思

    元代云南思陀路哈尼族大首领。元军进军云南,至元十二年(1275),“罗槃国”主阿禾必归降后,他率领哈尼族人民联合当地白衣(傣族)等各族共同反抗元朝统治。十七年(1280),张立道任临安广西宣抚使,兼管

  • 刀怕便

    明代云南干崖傣族首领。原任干崖长官司(治今云南盈江县东北旧城)副长官,以归附后屡建功,由总兵官沐昂举荐,于正统六年(1441),升为长官,赐以彩币。九年(1444),升干崖为宣抚司,任副宣抚使。据干崖

  • 普陀宗乘之庙

    藏传佛教寺庙。藏语“布达拉”音译。位于今河北省承德市郊狮子沟北坡。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为庆祝弘历60寿辰、皇太后钮祜禄氏80寿辰而建。占地22万平方米,规模为承德外八庙之冠。全寺分3部分。前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