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伊阙石窟

伊阙石窟

亦称龙门石窟。在河南洛阳市南郊13公里伊河入口处两岸的东西崖,即香山和龙门山(伊阙山)。与※莫高窟、※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三大宝库。开凿于北魏宣武帝景明元年(500),后经东魏和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北宋及金,直至清末,1千多年间先后营造的大小窟龛,分布在伊河两岸东西两山的崖壁上。现存窟龛2100多个,造像10万余躯,题记碑碣2700多块,佛塔40余座。多数石窟与帝王祈求冥福有关。如宾阳洞是北魏宣武帝为其父母孝文帝、文昭皇太后而营造。《魏书·释老志》载:“景明初,世宗诏大长秋卿白整准代京灵岩寺石窟(云冈石窟),於洛南伊阙山,为高祖、文昭皇太后营石窟二所”。永平中,“中尹刘腾奏为世宗复造石窟一,凡为三所。从景明元年至正光四年六月已前,用功八十万二千三百六十六。”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北朝窟主要佛像是释迦牟尼、弥勒佛,还有释迦、多宝并坐像、三世佛、七佛等及侍者群。隋唐时,主像大都是阿弥陀佛、弥勒佛,也有卢舍那佛、药师佛等,反映唐代净土宗的兴起和石窟造像艺术世俗化趋向。石窟造像及碑碣石铭,是研究拓跋鲜卑等历史、中国古代书体演变、雕刻艺术以及佛教发展的珍贵实物资料。解放后设立龙门保管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 昭乌达盟

    内蒙古诸盟之一。清代敖汉、奈曼、巴林、扎鲁特、阿鲁科尔沁、翁牛特、克什克腾、喀尔喀左翼8部11旗在翁牛特左翼旗境内昭乌达地方会盟,故名。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西部为高原状山地,东部为丘陵性台地,西辽河上

  • 清宗室十四等封爵

    清廷累加十四等爵位以封宗室。后金天命(1616—1626)间, “四大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及和硕贝勒济尔哈朗,皆入※八分。清崇德(1636—1643)初,始立九等封爵,自此而后其八分

  • 大定沙坝土千户

    清代四川羌族地区土司名。司治今阿坝藏族自治州茂汶县回龙乡(沙坝)。千户苏姓。顺治时(1644—1661),颁给号纸,无印信,年纳麦粮7.5石。

  • 温江多寺

    寺庙名。又写作温江多修持寺、温江多无比吉祥扬善寺。地处拉萨西南拉萨河东岸、聂塘对面。建于赞普赤祖德赞时。为赤祖德赞供奉其本尊的神殿。原寺高九层,飞檐九重,汉式歇山屋顶,装饰华美。系由于阗、泥婆罗(尼泊

  • 李若虚

    约1756—1824清代诗人。字实夫。四川成都人。回族。原籍浙江钱塘,幼时随父入川,为舅父马秋药所钟爱,因又姓马。好咏吟,文才出众,年虽弱冠,即有《梅蕉山房诗课》、《蕉缘轩诗抄》等作品问世。乾隆四十二

  • 奥扑

    怒语音译,意为“父亲”。云南省怒江地区怒族对自己的父亲和父亲的兄弟辈及母亲姐妹辈的丈夫的统称。后虽出现了把年龄长于父亲者称“扑茂”,幼于父亲者称“扑拉”或“扑吞”,意为“大父”、“中父”和“小父”,但

  • 智者喜宴

    书名。又称《贤者喜宴》,全称《阐明诸法轮者之事智者喜宴》。又因此书成于西藏洛扎,故又称《洛扎佛教史》。始作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成书于四十三年(1564)。作者※巴卧·祖拉陈畦(1504—156

  • 朱驹波

    西域古国名。见《魏书·西域传》。又作朱居、朱俱波、悉居半。《魏书·世宗纪》作朱居槃。《大唐西域记》作斫句迦。《新唐书·西域传》:亦名朱俱槃,由汉子合国合并西夜、蒲犁、依耐、得若等国而成。北魏时西游旅行

  • 北庭都护府

    官署名。唐六都护府之一。武则天长安二年(702),为加强对西域的统治,分安西都护府置。治所在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统辖天山以北诸游牧部落。为唐西域最高权力机关之一。听命于唐朝政府,接受统一领

  • 五万户府

    对元朝在水达达女真地区设立的五个军民万户府的总称。元初设,隶开元路;皇庆元年(1312)增设水达达路后,划入水达达路。5万户府为:桃温(今汤旺河古称,治所在今黑龙江汤原县香兰乡固木讷古城)、胡里改(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