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会同馆

会同馆

元、明、清三朝主管接待边疆少数民族及外国使臣之机构。元至元九年(1272) (一说十三年,1276,误)十月置。前身为唐四方馆。初时置时废,不常设。元贞元年(1295),定以礼部尚书兼领馆事后,遂成定制。馆内除设主事1员外,尚有大使2员,提控案牍1员,掌书4员,蒙古必阇赤1员,典给官8员。凡边疆各民族、外国使臣进京朝觐、纳贡等之迎护、宴赉、点视贡物、寝食、贸易诸事,皆为所辖。明兴,因元制。曾先后置南、北2馆。南馆为洪武初年所设,位于南京。北馆建于永乐初年,位于北京。北京馆置房6所,南京馆置房3所。额设馆夫400名,专供饭食。凡贡使到京,初由主客司员外郎主事轮流赴馆中点视方物,照护出入。使回,则仍回部视事。弘治五年(1492),以往来贡使日众,定设提督会同馆主事1员,专治其事(一说正统后馆设大使1员,副使2员)。西域、北方、云贵诸地各族贡使前来,多安置于北馆;朝鲜、日本、安南等国使臣前来,多安置于南馆。馆额设马171匹,驴137头,以供役使。清初,该馆原为独立机构,归礼部管辖,主客司满、汉主事各1员提督,馆内大使于各省杂职内推举。顺治十四年(1657),定以员外郎品级通事1人管理馆印,不久废。乾隆十三年(1748),以四译馆庶务渐少,并入之,更名“会同四译馆”,隶礼部,礼部郎中兼鸿胪寺少卿主其事。光绪二十九年(1903)裁。它是一个集民族、外交事务于一体的重要办事机构。

猜你喜欢

  • 圭茅

    清代台湾高山族“番社”专门储藏作为社饷的谷米仓库。以竹、木和茅草筑成,或方或圆,或三五间、十余间毗连,基高于常屋,每间可容谷300余石。

  • 噶布什贤超哈

    即“前锋兵”(1743页)。

  • 青海志略

    青海省方志,近人许崇灏(甘肃人,字公武)编撰,系据新亚细亚学会会员黎小苏、邱向鲁、朱允明等实地考察报告,再稽古籍有关记载,重编而成。民国三十二年(1943)于重庆土纸铅印,分11章:第1章总说;第2章

  • 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

    俄国强迫清朝政府签订的侵略新疆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51年8月6日(清咸丰元年七月初十),清朝伊犁将军奕山与俄国代表科瓦列夫斯基在惠远城(今霍城县东)签订。章程共17款,主要内容:1.允许俄国在伊犁

  • 三都谷战役

    河湟吐蕃与宋争夺秦州(今甘肃天水)吐蕃诸部之战。宋大中祥符九年(1016),河湟吐蕃大首领唃厮啰、李立遵率马衔山(今甘肃榆中县境)、兰州、龛谷(今甘肃榆中县境)、毡毛山(今青海乐都县境)、洮州(今甘肃

  • 卜纳剌

    元朝宗室。蒙古族,孛儿只斤氏。世祖子奥鲁赤玄孙。顺帝后至元三年(1337),父党兀班在吐蕃死于乱事,遂承袭镇西武靖王爵。以吐蕃各地为领地,以吐蕃朵哥麻思算木多城为镇府(今青海省互助县松多乡)。入明,于

  • 阿勒坦特布什鄂拉

    准噶尔地区山名。位于今新疆博尔塔拉蒙古族自治州西北。因地饶水草,旧为准噶尔塔尔巴哈沁赛音伯勒克昂吉驻牧地。乾隆二十年(1755),清军征伊犁,其宰桑乌鲁木率400余户附清。据伯希和考证,赛音伯勒克为策

  • 阿史那都支

    唐朝突厥族将领。又作阿史那匐延都支,或都支。原为西突厥处木昆部首领,隶兴昔亡可汗阿史那弥射。龙朔二年(662),以阿史那弥射为��海道总管苏海政冤杀,众心不服,遂引众投吐蕃

  • 满冠正

    见“蒙古勒津”(2336页)。

  • 歃失娄

    即“相夫”(157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