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木隆宣慰司
明代藏族土司名。地在今四川甘孜、阿坝两藏族自治州交界地域。建置确凿年代欠详。史载正统九年(1444)正月,明廷应四川伽木隆宣慰司之请,命喇嘛班丹伦竹为其地灌顶国师。八月,宣慰使克罗俄监灿奏伽木隆西北境哲元窝寺,有僧人耶舍朵儿只巴藏卜为众所服,愿以土地、人民内属,请以一名分委任之,并派人导之入朝。明廷遂命耶舍朵儿只巴藏卜为净修崇善国师,给银印、诰命,赐之衣帽。后,宣慰司依明定例朝贡,其官员依土官袭替例世袭。
明代藏族土司名。地在今四川甘孜、阿坝两藏族自治州交界地域。建置确凿年代欠详。史载正统九年(1444)正月,明廷应四川伽木隆宣慰司之请,命喇嘛班丹伦竹为其地灌顶国师。八月,宣慰使克罗俄监灿奏伽木隆西北境哲元窝寺,有僧人耶舍朵儿只巴藏卜为众所服,愿以土地、人民内属,请以一名分委任之,并派人导之入朝。明廷遂命耶舍朵儿只巴藏卜为净修崇善国师,给银印、诰命,赐之衣帽。后,宣慰司依明定例朝贡,其官员依土官袭替例世袭。
古代移居中国犹太人的总称。元代汉籍称“术忽”或“主鹘”。阿拉伯语“犹太人”音译。因宗教、习俗与回回人相近,入寺时须用蓝布缠头,清代史籍又称之为“蓝帽回回”。从19世纪在开封发现的犹太碑文推测,其徙居中
见“耶律资忠”(1319页)。
1082—1186金将领。暗土浑河人,后徙天德(治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境)。女真族。夹谷(亦作加古)氏。兀屯之子。多智略,力过人。从完颜娄室攻系辽籍女真人,招降照三等,救斡鲁古于咸州,败辽兵于押鲁虎城及
?—1796清朝将领。满洲正白旗人。姓栋鄂氏。陕甘总督※永常子。乾隆六年(1741),授三等侍卫。十三年(1748),随提督岳钟琪征金川,获一等功,擢二等侍卫。十七年(1752),晋头等侍卫。十八年,
古地名。旧名达乐山。以山下有铎洛泉,又名铎洛山。在今宁夏吴忠县南山水河(一名若水河)一带。唐咸亨三年(672)后,于此置长乐州(今宁夏同心县韦州),隶原州。为吐谷浑居地。
见“劾里钵”(1495页)。
古县名。东汉献帝初平四年(193),将原充国县南部境土析出置此县。成汉时(304—347),又将西充国县并入。因其初为“蛮夷”之地,故加“国”字。南朝梁时改为南部县,即今四川南部县地。
元朝官署名。掌武宗皇后宫政及五斡耳朵户口、钱粮、营缮诸事。仁宗皇庆二年(1313)置,设寺卿5员,秩正三品,下领少卿、寺丞各2员。辖怯怜口诸色人匠提举司等机构。
解放前凉山彝族奴隶社会中的贵族等级和主要统治者。彝语音译。“诺”意为黑色,该族以黑色为贵;“伙”意为群体,因其自认为是彝族的主体,故亦含有主体之意。汉语称“黑彝”。自诩血统纯洁高贵,严禁本等级与被统治
青海省方志,清龚景翰编撰,金台人李本源校。景翰、字海峰,一字惟广,福建闽县人,乾隆五十七年(1792)以平凉知县调署循化。全书8卷,28个子目。成书于乾隆五十七年。青海人民出版社依据甘肃省图书馆所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