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侗歌

侗歌

侗族民歌。主要流行于广西三江、龙胜,湖南通道及贵州从江、玉屏等地。分“耶”和“嘎”两大类。“耶”是唱跳结合的集体歌舞,无乐器伴奏。其中又分“耶堂”和“耶补”两种类型。“耶堂”于春节期间演唱。届时男女分队,男队手挽手围成圈,歌时速度快捷,舞时摇首顿足,歌声宏亮,雄浑有力,充满快乐气氛;女队亦围成圈歌舞,动作轻柔优雅,声调悠扬。女问男答,颇有情趣。“耶补”是专门赞颂某些事物的团体歌舞,步伐舞姿与男队“耶堂”相同,只是歌唱形式分为领唱与合唱。唱腔步伐配合巧妙,富有节奏感。“嘎”即歌,或配乐器,或不配乐器进行演唱。配乐器的曲调有琵琶歌、笛子歌、牛腿琴歌,不配乐器的有山歌(情歌)、拦路歌、细声歌、酒歌、儿歌等。琵琶歌是侗歌中最受欢迎的一种歌唱形式。歌者手持琵琶,自弹自唱,歌声或哀怨或欢畅,表达淋漓尽致,十分感人。其中的“嘎经”通常用来说唱古典小说和民间故事,是侗族民歌艺术水平较高的一种。代表作有“秦娘美”、“陈世美”等。

猜你喜欢

  • 蒙文书社

    最早的蒙古文铅字印刷出版机构。1923年在北平设立,创办人特睦格图(1887—1939),曾在内蒙古建立“漠南景新社”,石印蒙汉合壁教科书。后试制蒙文活版铅字,几经失败始告成功,仍设此印刷机构,正式出

  • 马拨飞递

    指明代驿站直接传送紧急公文。明制,驿站只提供交通工具,一般不接送公文,但北方辽东地区例外,辽东地区只有卫所(军事组织)建制,驿站由卫所直接管理,派兵卒充当驿夫。驿站除接待过往官员、运送官物、押送犯人外

  • 东魏

    朝代名,南北朝时期北朝之一。皇室为鲜卑拓跋氏(元氏)。北魏末年,权臣大丞相高欢擅政。永熙三年(534),孝武帝※元修为高欢所迫,西奔关中(今陕西中南部)依宇文泰。欢另立元善见为帝(孝静帝),迁都邺(今

  • 陈王

    ①辽封爵。南院大王韩制心太平四年(1024)追封;宛平人张俭,太平中受诏辅兴宗,太平(1021—1031)末徙封;西北路招讨使萧孝友(字挞不衍)重熙八年(1039)进封;忠顺军节度使耶律谢家奴重熙十七

  • 乌尔纳

    ?—1776清朝将领。满洲镶蓝旗人。纳喇氏。自护军累迁至甘肃兰州城守营参将。以征金川累有功,擢总兵。乾隆三十六年(1771),再征金川,率兵渡河,奋勇激战,连克四碉。四十一年,从攻金川之噶喇依,率兵救

  • 桂布

    古代壮族纺织品。亦称桂管布。因产于桂州或桂管(治所在今桂林,辖地约当今广西桂林、柳州及其以北地区)而得名。以苧麻或棉纱为原料,纺织为厚重结实的布料。被列为唐朝的贡品。唐开成年间(836—840),贵族

  • 刘库仁

    ?—384晋代匈奴独孤部首领。字没根,一名垂洛。有智略。母拓跋部平文帝郁律之女,故附舅父代王拓跋什翼犍,为南部大人。孝武帝太元元年(376),为前秦苻坚所败,走云中(治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土城子),

  • 察剌孩领忽

    古代蒙古部贵族首领。又译察剌哈宁昆、察剌合领昆。蒙古国创建者※成吉思汗六世祖※海都次子。“察剌孩”为名,“领忽”为官职。是时,蒙古地临契丹,臣属于辽,被封为“令稳”(辽朝小部族下所设官职),蒙古语讹为

  • 粘罕

    ①女真语音译,《金史·国语解》谓“心”之意。金代女真人有以此命名者,如金初国相完颜撒改长子※完颜宗翰本名粘罕,《金史·腊醅传》又有失其姓氏的富者粘罕。 ②见“完颜宗干”(1155页)。

  • 愁思堆

    地名。在今陕西蓝田县南。东晋永和十年(354),晋将桓温率众4万趋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前秦苻健遣其子苻苌率苻雄、苻菁拒温于尧柳城愁思堆,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