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俫语

俫语

又称巴琉语,我国俫人使用的语言。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各族自治县和西林县的部分村寨中,使用人口约五百余人。据说他们是明朝时期从贵州西南部迁来的。《贵州通志》、《兴义府志》、《兴仁县志》等都有不少记载可以佐证。至于他们是什么时候和从什么地方迁到贵州西南部的,目前还没有找到可靠线索。俫人有自己独立的语言,尽管他们中多数人都会说汉语的西南官话和苗、壮、仡佬、或彝等一两种民族语言,但在俫人之间仍以俫语为交际工具。据估计使用俫语的约有500人。俫语内部基本一致,只有个别音位的差别,而没有方言、土语的差别。俫语有如下特点:有51个声母。除单纯声母和腭化、唇化声母外,还有带鼻冠音的浊塞音声母mb、md。带韵尾时,部分元音有长短对立的现象。有i、u、m、 n、 η、 p、 t、 k、 8个韵尾。多数元音都可以跟这些韵尾结合,组成75个韵母。所有音节都由声母、韵母两部分结合而成,每个音节都有一个固定的、具有区别词义作用的声调。共有6个舒声调,5个促声调。词汇中,单音节和由单音节构成的双音节词占优势。没有性、数、格、体、式、态等形态变化。语法关系主要靠语序和虚词表示,基本语序是:主谓一谓语一宾语;补语在动词谓语后面,以名词、量词为中心的修饰词组,修饰成份一般在中心词之后。俫语的系属问题,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是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的一种语言,也有人认为是仡佬语的一种方言。多数学者认为俫人长期处于我国南方各民族的“包围”之中,它的语言也必然会受到这些民族语言的影响,无论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都有些特殊性。尽管如此,它仍然保留着南亚语系的一些基本特征,因此,俫语应属于南亚语系。

猜你喜欢

  • 盘瓠

    见“槃瓠”(2457页)。

  • 木沙簇

    明代藏区部落名。属洮州卫,在今甘肃临潭县境。成化二十二年(1486),族人锁南藏入朝贡马及盔甲等物,明廷赐宴及彩缎、绢、钞有差。后弘治三年(1490),八年(1495)及万历五年(1577),十年(1

  • 蒙古黄金史纲

    书名。蒙古编年史。原名《诸汗源流黄金史纲》,或音译《阿勒坦·托卜赤》,通称《蒙古黄金史纲》,为别于罗卜藏丹津的《蒙古黄金史》,俗称《小黄金史》。著者佚名。史界一般认为约成书于1604—1627年间。内

  • 位宫

    即“延优”(818页)。

  • 思曩儿簇

    明代藏区部落名。隶属四川松潘卫(治今四川松潘)。洪武年间(1468—1498),在其地置思曩儿簇长官司,任命当地首领为长官,治理政务。其族屡遣贡使赴京师贡马及方物,获回赐颇丰。详见“思曩儿簇长官司”(

  • 小宛

    西域古国名。王治扜零城(今新疆且末县境)。西汉武帝(前141—前87年在位)时,有户150,口1050,兵200。国王之下设辅国侯、左右都尉各一人辅政。居民从事农牧业。能制兵器,宣帝神爵三年(前59)

  • 阿尔泰办事长官

    见“阿尔泰办事大臣”(1248页)。

  • 元盛德

    清代至民国年间内蒙古地区著名旅蒙商之一。与※大盛魁、※天义德合称为归化城“三大号”。康熙年间(1662—1722),以经营贸易起家。由山西祁县人段泰创办。初段氏经营驼运,往返货运于归化城(今内蒙古呼和

  • 箭川江

    即“马訾水”(179页)。

  • 李阿善

    宋代黎州(治今四川汉源县北清溪镇)山后两林百蛮都王、都鬼主,又称山后两林三十七部落王。属乌蛮。大中祥符九年(1016),遣使朝贡。天禧二年(1018),遣将军卑热等150人贡良马、大象、犀、娑罗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