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傈僳族

傈僳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有574856人(1990),主要聚居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碧江、福贡、贡山、泸水、兰坪县,其余散居于丽江、迪庆、德宏、保山、大理、楚雄及四川省的盐源、盐边、西昌等地,与纳西、白、彝、汉等民族杂居。大多学者认为其先民渊源于南迁的古氐羌人。公元8世纪以前便居住在四川雅砻江和川滇交界的金沙江两岸广大地区。“栗粟”之名最早见于唐代樊绰《蛮书》:“栗粟两姓蛮”,属“乌蛮”集团的一支。当时以狩猎采集生活为主。12世纪以后多受丽江纳西族封建土司统治和剥削,因不堪忍受封建领主奴役,部分向西迁移至澜沧江东岸维西、兰坪一带。16世纪中叶以后,又翻越碧罗雪山迁居怒江,还有一部分向南,沿高黎贡山山脉迁至腾冲、保山、德宏等地。由于历史上不断迁徙,其居住区域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分散。居住在不同地区其社会经济水平各有差异,居住在丽江、大理、保山、维西、兰坪、大姚及四川省德昌、盐边等地,由于长期受汉、纳西、白等民族影响,生产力水平较高,也较早地进入封建领主或地主经济发展阶段;居住在怒江的碧江、福贡、贡山等县的傈僳族,迄至解放前夕,生产仍很落后,土地私有制虽已确立,但占有不集中,并保留部分家族或村寨原始公有残余。虽出现早期家长奴隶制,阶级已有分化,但不明显。婚姻以一夫一妻制为主,解放前保留有“公房制”原始群婚残余及转房制习俗,并盛行姑舅表优先婚配制。富于反抗斗争,历史上曾举行过多次反封建压迫剥削的斗争,其中以维西恒乍绷领导的反清起义和永胜唐贵领导的反土司抗清斗争规模最大。喜爱歌舞,不论男女,大多能唱、舞与吹、弹。传统节日有火把节。人死行土葬。信奉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帮助下,生产与生活都发生了深刻变化,1954年8月还成立了怒江傈僳族自治区,1957年1月改为自治州。

猜你喜欢

  • 斗霍

    怒语音译,意为“住在山上边的人”。旧时云南碧江怒族一古老氏族名称。自称怒江土著。相传其始祖为“茂英充”(女性),故又称“茂英充霍”。还传说女始祖“茂英充”为蜂与蛇交配所生,故亦称“别阿起”,意为蜂氏族

  • 慕州

    渤海王国置。为安远府所辖4州之一,领慕化、崇平2县。辽灭渤海后,废2县,迁其民于今吉林省靖宁县南、浑江市北一带地区,仍以原州名置州,隶渌州。

  • 颉干迦斯

    唐代回鹘贵族、重臣。亦称颉于迦斯。天亲可汗(779—789在位)时,擢为相。历仕天亲、忠贞、奉诚3可汗。建中二年(781),代天亲可汗接见唐册立使源休。忠诚可汗时常领兵在外,与吐蕃争战。贞元六年(79

  • 福山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福三卫,满洲源流考》作斐森卫。永乐三年(1405,一作四年)八月,古儿伐里女真首领买罕等来朝,明廷以其居地置卫,以买罕等为指挥、千百户、镇抚等官。在今黑龙江下游左岸普

  • 钦察汗国

    蒙古四大汗国之一。又称金帐汗国,或术赤兀鲁思。为※成吉思汗之孙拔都所创建。元太祖二十年(1225),成吉思汗划分诸子封地,将也儿的石河(今额尔齐斯河)以西、花剌子模以北的广大地区授与长子术赤为封地。元

  • 索元礼

    ?—691唐朝官员。胡人。武则天临朝,任游击将军。在洛州办理刑狱,任内贪赃枉法,酷刑逼供,广牵无辜,冤死者达数千人。后武则天为息众怒,将其诛杀。

  • 凯沙

    珞巴族义都部落杜曲地区首领,抗英法侵略者的志士。清咸丰元年(1851),法国天主教神父噶拉克来到瓦弄,试图从察隅地区进入西藏东南部广大地区传教,随后滞留在察隅地区进行活动,其侵略行径激起珞巴族人民的不

  • 哈瞻卫

    见“哈察卫”(1638页)。

  • 元太祖实录

    书名。元翰林国史院撰修。卷数及起讫月日不详。元太祖、太宗、定宗、宪宗四朝初无实录。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十二月,翰林承旨撒里蛮奏请命翰林国史院纂修,从之。成宗大德七年(1303)十月修成,连同太

  • 鼎新律

    一名新律。西夏官乐名。仁宗令乐官李元儒采用汉人乐书,参照本族原有乐律重新制定,历3年,至人庆五年(1148)制成,赐名鼎新,升元儒等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