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傈僳族音节文字

傈僳族音节文字

我国云南省维西县部分地区曾使用过的一种表音音节文字。由维西傈僳族老农民汪忍波于20世纪20年代初创制,故又称汪忍波傈僳文。这种文字一个形体用一个音节表示,相同的音用相同的形体表示。从文字的结构看,笔画与汉字相类似,有些字象图画,与纳西东巴文或哥巴文相象。也有借用汉字的形体。这种文字有多少,分析汪忍波亲笔写的《傈僳语文》(识字课本),大体可以得到这种文字较确切的字形和字数。这本歌谣式课本,包含291个短句,句子长短不一,但大致押韵,收字1330个,其中有300多个重复字,剔除重复出现的字,实际有1000左右的字,反映了维西县傈僳语约1000个不同读音的音节。音节文字的书写方式是由左往右直行书写,不用标点,不分段提行,不论文体形式和文章长短,一气写完,读时则按义停顿。笔顺规则是先上后下,从左到右,由里及外。最少的一字一笔,最多的有17画。用音节文字留传下来的诗歌、故事、家谱、读本等资料不算太多,但已有不少文章对音节文字及留存的资料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发表了数量可观的论文。目前,进一步搜集、整理、研究音节文字的计划可望付诸实现。

猜你喜欢

  • 撒花

    蒙古语音译。源于波斯语。又译撒和、扫花。《元朝秘史》释为“人事”。(1)指馈赠礼物或宴请客人。《观堂集林》:“人事,犹云人情也”。“都城豪民每遇假日,必以酒食招致省宪僚吏翘杰出群者款之,名曰撒和”。把

  • 敦多布喇什

    见“敦罗布喇什”(2270页)。

  • 洛垒云端

    见“罗垒云端”(1419页)。

  • 刘元海

    即“刘渊”(859页)。

  • 富伦河卫

    见“甫儿河卫”(1047页)。

  • 廉恂

    见“廉米只儿海牙”(2385页)。

  • 望楼

    清代台湾高山族一些平埔人村社所构筑的了望哨楼。择隙地编藤架竹木高建而成,每逢禾稻黄茂至收获登场之际,村社派人登楼彻晓轮值守望,以防奸宄。

  • 胥鼎

    ?—1226金大臣。字和之。代州繁峙(今山西繁峙县)人。尚书右丞胥持国子。大定二十八年(1188),擢进士第,历任大理丞、尚书省著作郎、右司郎中、工部侍郎。泰和六年(1206),奏建急递铺转送文檄之制

  • 弗敌沙

    见“巴达哈伤”(414页)。

  • 牛具税

    见“牛头税”(35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