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克孜尔千佛洞

克孜尔千佛洞

古龟兹国佛教遗址。又称赫楚尔石窟。“克孜尔”,维吾尔语意为“红色”。位于新疆拜城县克孜尔镇东南7公里处。凿建于木札特河谷地北岸明屋达格山悬崖上。已编号共236窟,保存完整的有135窟,是天山南麓规模最大的佛教石窟群,约始建于3—4世纪,盛于6—7世纪之际,8世纪末吐蕃占据龟兹后逐渐废弃。石窟有供僧徒礼佛观像和讲经说法用的支提窟,有供僧徒居住和坐禅用的毗诃罗窟。塑像与壁画均塑绘于支提窟内。塑像多已毁,壁画尚保存约5000平方米。以佛传和本生故事为主要题材,是研究龟兹社会历史、佛教文化以及中西交通的重要宝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 北沃沮

    古沃沮族的一支。因分布于沃沮区域北部(一说在长白山北)而得名。《后汉书》等称其“去南沃沮八百余里”,史界比定分布地区说法不尽一致:一说在今吉林省延吉、珲春、和龙、汪清等县地;一说图们江以北,兴凯湖以南

  • 瑠璃王

    高句骊国第二世王类利(《北史》作“如栗”, 《隋书》作“闾达”)的谥号。一作“琉璃王”,亦称“瑠璃明王”。类利于汉成帝鸿加二年(前19)继位,新王莽天凤五年(公元18)死,此为其死后国人所尊加的谥号。

  • 阿勒巴图

    蒙古语音译,意为“承担赋役的人”。在蒙古封建领主制度下,作为领主的属民,承担各种赋役。清译作“所属之人”、“所属旗人”。分为两种:向大领主承担赋役的小领主,亦可以此称之。通常主要是指占人口百分之八十以

  • 土默特官学

    清代呼和浩特最早的官立教育机构。雍正元年(1723),经土默特部首领、归化城都统丹津与尚书通智联名奏准与文庙同时设立于呼和浩特旧城南门外。附属于文庙,在庙之西南侧建有房舍。设蒙古、满洲教习,学生从60

  • 思陵

    金熙宗完颜亶陵寝。皇统九年(1149)十二月丁已,金熙宗遇弑后葬于皇后裴满氏墓中。贞元三年(1155),改葬于大房山蓼香甸。大定(1161—1189)初,追号思陵。大定二十八年(1188),以思陵狭小

  • 苗防备览杂识

    书名。清代溆浦严如煜撰。1卷。以《苗防备览》书首13幅图与一些资料合刻而成,内有《抚苗录》(附沿边营汛路程)及《新抚苗寨路程》等。有一定参考价值。

  • 蒲剌束

    即“颇剌淑”(2139页)。

  • 阿其古

    哈尼语音译。哈尼族山歌。歌唱爱情和劳动。以情歌为多。曲调有欢调、悲调、放牛调、花花调等。以男女问答对唱为主,也有独唱。由于在山野田间歌唱,声音大多嘹亮高亢。

  • 杨黼

    明代白族学者、诗人、书画家。号存诚道人,别称桂楼先生。云南太和县(今大理市)下阳溪人。谓“九隆族之裔”杨连五世孙,元代大理总管书史杨保继子,世代为宦。约生于明洪武(1368—1398)初年。以书香门第

  • 青海蒙藏文化促进会

    社团名。1931年7月5日在西宁成立筹备会。马步芳任理事长,洛桑香趣等15人为理事。下设总务、组织、训练、编辑等股,分掌教育、训练、设计、教材、编译等事项。会址设于西宁小教场演武厅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