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1890清代蒙古王公。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人。博尔济吉特氏。※僧格林沁孙,伯彦讷谟祜长子。魁伟端庄,颇具仪表,天资聪敏,精通蒙汉文,擅长诗词书法。同治四年(1865),父卒,袭多罗贝勒爵。不
河名。古称“神川”、“丽水”、“犁牛河”,藏语“哲曲”。为中国第一大河长江的上游。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中段,上游为通天河,东南流至青海玉树县巴塘河口入四川、西藏边境,又南流入云南西部,经丽江纳西族
明代藏区土司机构名。洪武七年(1374)十二月置。辖地在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境。与内地政治、经济、文化往来密切,贡使进京初以每年一贡,领取朝廷给与的勘合,於四川比号,从雅州(今雅安)入朝。成化后,3年
1573—1672明朝东祁第十世土司。字爱宇。土族。青海民和(一说西宁州)人。祁世勋子。万历十九年(1591),袭指挥同知。四十四年(1616),为永昌参将,以功擢凉州副总兵,授平羌将军印。四十六年(
金代村社中主首的辅助人员。佐主首巡警盗贼。详见“主首”(620页)。
西夏石窟题字。在23个洞窟中有45条题记,93行,551字。为西夏官员、僧人和游人所书。多为墨书,也有刻划文字。有发愿文、供养人榜题和巡礼题款等类型。有年款者4条。内容有供养行愿、朝山礼佛、念经诵咒、
普米语音译,意为“山神”。旧时普米族地区每户、每氏族和每村都有各自的山神树,选择松树或麻栗树中最大的为全村的山神树。有的地方,男子举行成年礼仪式后,要把象征自己成年的绵羊毛线从脖子上解下,拴到一棵茁壮
见“慕容德”(2440页)。
内蒙古巴林右旗十三大庙之一。亦称好特苏尹伯格勒图、查干宝力格庙。清乾隆年间(1736—1795),于大板镇东北约四十里处的阿布德仁台山修建。以建在嘎拉达苏台而得名。民国初,巴林旗土地被放垦,建立林西县
见“巴岳特”(4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