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史府
元朝官署名。掌晋王府事宜。世祖至元二十九年(1292),封皇孙甘麻刺为晋王,移镇漠北,统领太祖四大斡耳朵及军马,遂改王傅为内史。三十年,立内史府,秩从二品。设内史、中尉、司马、咨议等官。武宗至大元年(1308),升为内史院,秩正二品。后复改为内史府。下辖延庆司、断事官、典军司,分掌王府祭祀、词讼、控鹤诸事。仁宗延祐五年(1318),分司京师大都(今北京)。
元朝官署名。掌晋王府事宜。世祖至元二十九年(1292),封皇孙甘麻刺为晋王,移镇漠北,统领太祖四大斡耳朵及军马,遂改王傅为内史。三十年,立内史府,秩从二品。设内史、中尉、司马、咨议等官。武宗至大元年(1308),升为内史院,秩正二品。后复改为内史府。下辖延庆司、断事官、典军司,分掌王府祭祀、词讼、控鹤诸事。仁宗延祐五年(1318),分司京师大都(今北京)。
见“窦毅”(2409页)。
1508—1582明代蒙古右翼土默特部领主。蒙文史籍作阿勒坦汗,汉籍又译作安滩、谙达、俺答阿不孩等,尊称索多汗、格根汗。孛儿只斤氏。※达延汗孙,右翼济农※巴尔斯博罗特次子。领土默特万户(十二土默特),
见“王罕”(201页)。
见“巴雅尔”(412页)。
战国时中山国国君。属白狄鲜虞氏,姬姓。周威烈王十二年(前414),立为国君,称中山武公,建都于顾(在今河北定县),是初见于文献记载并拥有“公”衔的中山国君。据中山国方壶铭追述,武公之前,尚有文公。武公
汉朝官员。义渠人(?)初为校尉。武帝元光(前134—前129)、元朔(前128—前123)年间,因三从大将军卫青击匈奴,至右王庭,率先登石山,以功封从平侯,赐食邑1300户(一作1100户)。元狩二年
参见“昂仁”(1412页)。
见“斤勒”(372页)。
古地名。中国历史上首都或陪都的建号。所在因朝代或时间不同有异。自东汉都洛阳(今河南洛阳市)后,因西汉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市),遂以方位称洛阳为东京,北周、隋、唐因之。唐宝应元年(762)置五京(五都)后
地名。在河北省西北部。现为张家口市。京包铁路经此。明宣德四年(1429)置张家口堡。清雍正二年(1724)置张家口厅。其地在明代即为明、蒙间贸易互市场所。咸丰十年(1860)中俄续约定为通商市场。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