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凿齿

凿齿

古代东夷和百越诸族的一种习俗。亦作拔齿、打牙。迄今发现最早在山东大汶口新石器时代遗址和江苏大墩子新石器时代遗址。有人推断此俗产生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是儿童进入成年的一种标志。据文献和有关社会历史调查报告载,此俗一直延袭至近现代,且多与婚姻有关。《太平寰宇记》载:俚人,“女既嫁,便缺去前一齿”;《贵州通志》云:一些仡佬族地区,妇女将嫁,“必先折二齿”;《番社图考》也说,清代一些高山族地区男女成婚时,“各折二齿以相遗”。也有拔齿作装饰的,如《博物志》:“僚妇生子既长,皆拔去上齿各一,以为身饰”。《明史》也说(台湾)鸡笼山诸番社“女子年十五断去唇两傍二齿以为饰”。在日本、越南、印尼等地也有此俗,其出现较我国晚后。

猜你喜欢

  • 讷而干

    见“奴儿干都司”(647页)。

  • 永平寨

    宋时壮族地区重镇。治所在今广西宁明县地。领左江侬峒地思明、思陵、凭祥等州、县、峒八所。外通交趾,内达邕(南宁)、广(广州)。宋廷为监控左江流域土官、镇压当地峒丁,在此置提举峒丁、寨官、寨丁等。元废寨置

  • 威正打儿汗台吉

    明代蒙古左翼察哈尔部领主。简称委正。孛儿只斤氏。※打来孙汗子。早年从父东迁,进入大兴安岭以东地区,残破泰宁、福余诸卫,占据泰宁卫故地,故亦被称为泰宁酋长。与海西女真部都督王台结为姻亲。史称其“最习兵”

  • 脱晦气

    满族旧时习俗。流行于东北及京师地区。限于妇女参加,一般在每年夏历正月十五日或十六日举行。届时妇女结伙出游,充街塞巷,或步平沙或走桥,谓之“走百病”或“消百病”,意在甩掉疾病。又联袂打滚,谓之“脱晦气”

  • 密陈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穆陈卫。永乐四年(1406)十月,亦答鲁、能木里女真首领赵州不花、乞歹不花、忙古纳等来朝贡马,与卜剌罕卫同时设立,以赵州不花等为指挥、千百户、镇抚。在今黑龙江省讷河县

  • 迪化州学

    清代新疆官学名。校址在州所在地(今乌鲁木齐市)。乾隆三十八年(1773)由厅学改置。每年通过考试录取文童4名、武童4名。有学正1员。

  • 邛部州

    元代旧州名。北周、隋、唐为邛部郡、邛部县地。宋时岁贡名马、土产,封酋长为邛都王。部人称该地为邛部州,治乌弄城。原为“么些蛮”(今纳西族)居之。后乌蛮笃慕(仲由蒙)之裔据其地。元宪宗时内附。世祖至元元年

  • 杏山城

    古城名。位于辽宁省锦县西南40里,为辽西走廊要冲。城基2里许,东、西2门。明于此设广宁中屯卫杏山驿驻地。清崇德七年(1642),为明清松锦大决战战场。战后收入清版图。清入关后,隶锦州副都统辖下协领所管

  • 图们汗法典

    明代蒙古法规。亦称图们汗大法。由东蒙古察哈尔部大汗※图们(土蛮)主持制订。据※《古代蒙古汗统大黄史》、※《蒙古源流》等记载,万历四年(1576),图们汗召集东蒙古诸万户,制订此大法,颁行于全蒙古,并指

  • 刁完

    见“迪万”(14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