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切韵

切韵

古韵书。隋代鲜卑人陆法言撰。法言名词,以字行。初官承奉郎。开皇二十年(600),追坐父太子洗马(官名)陆爽事除名。常与刘臻、萧该、颜之推等探究音韵,博采众记,历20年之久,于仁寿元年(601),撰成此书,共5卷。全书久佚,据近几十年发现之数种唐写本韵书考定,该书分193韵,其中平声54,上声51,去声56,入声32。以当时洛阳音为主,酌收古音及其他方言,综合了自古至隋南北语音,吸收前人韵音之长,奠定汉字音韵学基础,为唐宋韵书始祖,是音韵学上相当重要著作。

猜你喜欢

  • 亚东

    县名。藏语称“卓木”,亦作“卓莫”。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南部一座重要边境小镇。清光绪十九年(1893),在英国侵略者的压力下,清政府又和英国签订《中英会议藏印续约》,规定开亚东为商埠。是中国西藏与不丹

  • 李圣天

    北宋时西域于阗王。本名尉迟婆缚婆,王族姓尉迟氏。后梁乾化二年(912)执政,建号同庆,仿唐制,设职官,发展经济。同庆二十七年(后晋天福三年938),遣捡校太尉马继荣赴开封朝贡。后晋遣供奉官张匡邺出使于

  • 皮室军

    契丹军名。“皮室”,契丹语,又译作比室、脾室、毗室。《辽史·国语解》称:“皮室,军制,有南、北、右、左皮室及黄皮室,皆掌精兵。”宋人亦云,契丹皮室军“皆精甲也,为其爪牙。”(《宋史》卷264)据宋仁宗

  • 班玛

    县名。在青海果洛州东南部,东南邻四川阿坝、壤塘、色达,西北连果洛州达日、久治两县。被称为果洛藏族之“老家”,果洛部众皆在此追寻其祖先的踪迹。其历史可追溯至唐。时外来藏族农民纷至瑶史德、尼沙尔果、青木达

  • 祭黑山

    契丹族习俗。冬至之日,杀白羊、白马、白雁,各取其生血和酒。契丹皇帝北望拜黑山(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境内之罕山),奠祭山神,每岁是日,五京进奉纸造人马万余副,祭山而焚之。其俗甚严,非祭不敢近山。契丹黑山,如

  • 知峒

    旧时壮族土官名。为广西左右江流域壮族一级(相当于区、乡)土司衙门的首席土官。负本峒总责。下设总化(总管)、副峒、掌峒、钱峒、权隘各1人,分管各村屯及有关事宜。世袭,接替时由知州、知县加委。领有官田以为

  • 土族土司制

    元明清王朝在土族地区以封授土族或其他民族首领世袭官职进行统治的一种制度。其始祖为他族者,因长期生活在土族地区,后裔亦逐渐融合于土族中,成为土族土司制的组成部分。元朝因袭唐宋王朝羁縻措施,利用少数民族首

  • 德格印经院

    四川西部藏区有名的印刷藏文经典的机构。清雍正七年(1729),由德格土司丹巴次仁主持兴建于德格县的更庆寺,故又名“更庆寺印经院”。设总管行政事务的院长1人,下设管家1人、秘书1人。由更庆寺喇嘛内选任,

  • 教习苏拉喇嘛

    清代驻京以及蒙古佛教僧职名。担任教习经学等事宜,地位在达喇嘛之下。理藩院规定每月可领月饷银米,晋升后仍可增加,但不论如何娴熟经典,绝不能升到领取俸银禄米的高僧喇嘛的地位。

  • 马木剌的斤

    ?—约1266蒙古国时期高昌畏兀儿亦都护。※巴而术阿而忒的斤之孙,玉古伦赤的斤子。父卒,袭亦都护(国主号,意为“幸福之主”)。蒙哥汗九年(1259),率探马军万人,从宪宗蒙哥伐宋合州(治今四川合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