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别失八里

别失八里

西域古城名。见《元史·西北地附录》。元宰相耶律铸《双溪醉隐集》作伯什巴里,并云:庭州有五城,俗号五城之地。突厥语“伯什”为五,“巴里”为城。元初为西北重镇。宪宗元年(1251),设别失八里等处行尚书省。至元十五年(1278),授八撒察里虎符,掌别失八里畏兀(维吾尔)城军站事。十七年,以万户綦公直戍别失八里、二十年,立别失八里。和州等处宣慰司。二十三年,遣侍卫新附兵千人屯田别十(失)八里,置元帅府。元贞元年(1295)正月,立北庭都元帅府。在《元史》各传中又译作别石八里、别失八剌哈思、别失八剌哈孙、别失拔里等。耶律楚材《西游录》称别石把,为金山南回鹘城,有唐碑。《长春真人西游记》作鳖思马大城,即大唐时北庭端府(都护府)。《明史·西域传》:别失八里为西域大国。即以城名为国名。统治者为蒙古察合台汗后裔,与明朝关系密切。永乐十六年(1418),别失八里贡使速哥言其王为从弟歪思所弑,徙其部落西去,改国号为亦力把里。清《西域图志》等书称其地为济木萨。故城遗址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护堡子破城。参阅“金满城”(1476页)。

猜你喜欢

  • 赖护

    ?—1651清朝武官。蒙古镶黄旗人。屡从征有功,升至梅勒章京。顺治元年(1644),恩诏授半个前程。继从豫亲王多铎镇压农民起义军,平定河南、江南,率本固山兵连破自潼关山上来攻和夜袭之义军,又在潼关击败

  • 五峰寺

    土族地区藏传佛教寺院。位于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西北部湟中胜地五峰山上,以其形状似人的五指而得名。距县城约15公里。创建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清乾隆(1736—1795)年间,修建亭台楼阁,方丈殿宇

  • 观角

    见“贡觉”(993页)。

  • 绥宁王

    元封爵。为诸王第四等级封号之一,授驼纽镀金银印。泰定三年(1326),世祖第八子阔阔出次子阿都赤受封。

  • 苾扇

    见“耶律天德”(1307页)。

  • 阙特勤碑

    突厥文碑铭。1889年俄国雅德林采夫在蒙古国鄂尔浑河流域和硕柴达木湖畔发现。碑今仍存原地。为大理石制成,上刻汉文、突厥文碑文。突厥文碑正文60行,刻在大小两块石碑上。小碑一面写13行,应为碑文开头部分

  • 墙咎如

    见“廧咎如”(2563页)。

  • 蕃官

    西夏官职的党项语称谓。景宗元昊显道二年(1033)立官制时,蕃官名号有:宁令(大王)、谟宁令(天大王)、丁卢、丁弩、素斋、祖儒、吕则、枢铭等。毅宗奲都六年(1062)增设昂聂、昂星、谟固、阿泥、芭良、

  • 达赖喇嘛七世

    见“格桑嘉措”(1809页)。

  • 拓跋禄官

    ?—307鲜卑拓跋部首领。※拓跋力微少子。晋惠帝元康四年(294)即位后,将国人分为三部,自居上谷(今河北怀来县)北,濡源(今河北东北部滦河上源)之西,为东部;兄拓跋沙漠汗子拓跋猗㐌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