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北魏勋臣八姓

北魏勋臣八姓

北魏初勋臣之后组成的八个姓氏。拓跋鲜卑在向南发展过程中吸收了许多外部落,成为内入诸姓。后按照其原是否为部落大人及内入后之功绩,逐渐从内入诸姓中分化出丘穆陵(后改为穆)、步六孤(陆)、贺赖(贺)、独孤(刘)、贺楼(楼)、勿忸于(于)、纥奚(嵇)、尉迟(尉)八姓,称为“勋臣八姓”。据《魏书·官氏志》载,此八姓“皆太祖(拓跋珪)已降,勋著当世,位尽王公,灼然可知者。”孝文帝太和十九年(495),定代人姓族,为了陪衬汉人范阳卢氏、清河崔氏、荥阳郑氏及太原王氏四大姓,模仿八部八姓的体制,除帝室元氏及长孙、叔孙、奚氏外,鲜卑以此八姓为首,“且下司州、吏部,勿充猥官,一同四姓”。常与北魏皇室通婚,男尚公主,女为帝妃。

猜你喜欢

  • 翁堂打

    见“合亩制”(834页)。

  • 莫曳皆部

    靺鞨诸部之一,后为黑水靺鞨16部中的一部。《新唐书》接窟说部后称,“稍东南行十日得莫曳皆部”,史界对“稍东南”指从黑水部还是窟说部理解不一,所在今有众说,一说约在今库页岛东南部,一说在库页岛南部和锡赫

  • 达尼钦波·桑波贝

    1262—1322简称达尼钦波。元代乌思藏高僧。出身于藏地区萨斯迦款氏家族。元世祖(1260—1294年在位)时,其伯叔八思巴、亦邻真,其族兄弟答耳麻八剌饶吉塔先后受封为帝师,而其父耶歇迥乃(1238

  • 李通明

    1842—1917拉祜族爱国首领。原活动于云南澜沧、沧源一带,清同治(1862—1874)年间,因率拉祜族反清斗争失败,带领数千户拉祜族、傈僳族人民退入西盟山地区定居,以传播佛教和与佤族头人歃血立盟等

  • 德昂

    德昂族自称。亦作纳昂、尼昂、达昂。“昂”,德昂语“山洞”、“岩洞”之意,“德”、“纳”、“尼”、“达”为尊称的附加语,意即“住在山洞的人。”相传开天辟地时,洪水泛滥,大地淹没,人类濒临灭绝,只有少数人

  • 中山国

    古国名。亦称鲜虞中山国。春秋末鲜虞人建。始见于《左传·定公四年》,即周敬王十四年(前506)。一说鲜虞人建都于中人(今河北唐县),城中有山,曰中山,因以为国号。此为早期中山国。以鲜虞氏为主体,联合仇由

  • 扎库塔

    ①地名。满语意为“八”。清初东海虎尔哈部属城之一,又作札库塔城。位于今吉林省珲春城西120里,约在今嘎呀河入图们江口稍北西岸。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民众投归建州女真,努尔哈赤赐给甲30副。同年十

  • 中国回教史鉴

    书名。回族学者马以愚著于1941年。作者仿《通鉴纲目》体,广搜历代史籍,亲临皖、吴、浙、闽、粤、滇、鲁、赣、京、湘、鄂、蜀、陇、秦、沪、桂等省市,自碑文、匾额、方志入手,考察各地著名清真寺及伊斯兰教先

  • 平埔人

    部分台湾高山族的称谓。清代亦称“平埔番”。主要散布在台湾西部和北部沿海平原及浅山。因其大多居于较为平坦的地区,故名。过去有人将其分为若干支:凯达加兰人,分布在基隆、淡水及台北附近;噶玛兰人,分布在今宜

  • 向王庙

    古迹名。位于今湖北长阳县境,庙内供廪君神像。相传武落钟离山的“巴郡南郡蛮”有巴、樊、瞫、相、郑5姓,后巴氏子名务相者统管5姓,称廪君。施南、长阳等处土民皆称务相为“向王”,即“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