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十六天魔舞

十六天魔舞

元代蒙古宫廷乐舞。简称天魔舞。中国南北各族交往频繁,音乐、舞蹈艺术互相融会,早在唐代就有此舞,王建《宫词》云:“十六天魔舞袖长”。后被喜爱歌舞的蒙古贵族收纳,元朝宫廷作为歌舞百戏之一,在宫廷饮宴中演出助兴,周伯琦《诈马行》赞之曰:“紫衣妙舞衣细绛,钧天合奏春融融”。再经元惠宗(顺帝)改编,更臻于完美,保留原有宫廷乐舞的柔美,注入蒙古族的健舞风格。元朝崇尚佛教,以盛饰美女16人,扮成菩萨相,称“十六天魔”,头戴象牙雕饰的佛冠,垂发数辫,身穿艳丽的大红长袖“合袖天衣”,金杂袄,腰系销金长短裙,肩披织金云肩,绕以柔软飘逸的艳色长帔(飘带),足登精致小巧的蒙古女式皮靴,手执“加巴刺班”法器,在“龙笛、头管、小鼓、筝、琵琶、笙、胡琴、响板、拍板”等南北宫廷乐器的伴奏下,为首一人手执铃杵奏乐领唱,众人相和,边歌边舞,千姿百态,变化无穷,如春风行云,飞天凌空,天女散花,落英缤纷,赏心悦目,如入仙境。元诗人张翥惊叹曰:“十六天魔女,分行锦绣围。千花织步障,百宝帖仙衣。回雪纷难定,行云不肯归。舞心挑转急,一一欲空飞。”因元惠宗沉溺于歌舞,生活腐化而失国,此舞亦被当作“亡国之音”而失传。后人宋讷惋叹云:“毡车尽载天魔去,唯有莺衔御苑花”。

猜你喜欢

  • 马麟

    1873—1945近代西北军阀。字勋臣。甘肃临夏癿藏人。回族。马海宴之次子。降清后,任西军哨官。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赴京抗击八国联军,辛丑和议后,随西军回师西北,驻巴燕戎格厅孔巴镇,升为旗官。辛

  • 呼尔哈卫

    见“忽儿海卫”(1489页)。

  • 萧仲恭

    1090—1150辽末后族。原名术里者,又记作术者。契丹族。为天祚帝姨夫,中书令萧特末子。性恭谨有礼。幼时为孩儿班班使,天庆五年(1115),任副宫使,后迁本部详稳。保大二年(1122),为护卫太保,

  • 尔比尔吉

    彝语音译。意为“谚语”。彝族人民在千百年中,总结生产和生活实践经验,得出一些公认的道理,成为社会舆论所依据的准则。内容以自然界的万物及人类自身,比喻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事理。如在凉山彝族奴隶社会中,它形成

  • 鸡冠壶

    又名马镫壶。考古出土具代表性的契丹器物。陶质。生活用品。因其上部形似鸡冠(或马镫)故名。口在上方,一般为管状直口,有的带盖。鸡冠形壶鼻中有孔,穿绳提携(马镫形为双孔,也有的穿孔部分加大,变成半环形把手

  • 巴锡

    清朝大臣。满洲镶黄旗人。瓜尔佳氏。康熙初年,由赞礼郎授户部员外郎,迁监察御史。二十二年(1683),巡视两浙盐课,三十年(1691),授山西按察使。三十六年(1697),擢陕西巡抚。三十七年,升云贵总

  • 向思多

    隋代黔安少数民族起义首领。黔安(今四川彭水)人。大业四年(608),因不堪官府压迫,率黔安各族人民起兵反隋。杀隋将军鹿愿,围太守萧造,阻道路,断隋军粮道。与※田罗驹联合大战隋军。后遭行军总管周法尚及将

  • 辇真监藏

    1257—1305元代乌思藏高僧。成宗帝师。出身于萨迦之东院。帝师※亦摄思连真之弟。曾被元世祖封为萨迦细脱方丈之住持。大德八年(1304),封为帝师,领宣政院事,管理全国佛教及吐蕃全境事务。九年卒。他

  • 左禾

    明初云南蒙化州土官。彝族。元末为“火头”。洪武十五年(1382)明军取云南时归附,委以添摩牙等村“火头”。十七年,实授蒙化州(今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判官,与千夫长施生共理州事。从明军平定属内“火头

  • 拓跋诘汾

    ?—220鲜卑拓跋部首领。※拓跋邻之子。约在东汉灵帝年间(167—189),受父禅,继位,奉命领众从大泽(今呼伦池)附近向西南迁徙,历高山险谷,九难八阻,始居匈奴故地,今河套固阳阴山一带,接近汉区。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