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华夏

华夏

中国汉民族先民的称谓,也是中国的国家和地名的称谓。最早,“华”和“”分用,“华”含“荣”意,《说文》:“木谓之华,草谓之荣”;又含“华山”地名之意,章太炎说:“诸华之名因其民族初至之地而为言……就华山以定限,名其国土曰华”。又含以“花”为图腾的族称,林惠祥说:“‘华’为图腾名称,意即‘花族’”。“”含人类之意,《说文》:“夏为中国之人”。又含“”之意,《尚书》孔颖达正义说:“夏者训大也,中国有礼义文章光华之大。”“华夏”连用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楚失华夏,则析公之为也”。(《十三经注疏》)系指中国地名。后来“华夏”、“诸夏”、“华”、“”等混用,虽然也用于地名,但更多已用于族名。相传远古传说时代的黄帝族是华夏族的始祖。黄帝族与炎帝族结成了部落联盟,由黄河流域向南方发展,与羌人、夷人、戎人、狄人、苗人、蛮人互相融合,奠定了华夏族的基础。到了夏、商、周时期,夏人、商人和周人与戎、狄、蛮、夷如北方的鬼方、猃狁,南方的三苗、楚荆,江淮一带的庸、卢、彭、濮、巴、蜀、微等许多族的一部分或大部分,通过杂居、通婚、联盟和文化交流等多种形式互相融合,形成了华夏民族。华夏族形成的时间有多种见解,分别有原始社会、商代中期、西周中期、东周初期、春秋时期或战国时期等说。华夏族又经过发展,融合了更多的民族后,于汉代演变成为汉族。

猜你喜欢

  • 沙哈尔地

    新疆维吾尔族民间娱乐活动之一。维吾尔语音译,意谓“空中转轮”。流行于南疆地区。一般在春秋季节或办婚礼时举行。其法,在场地上竖起一根10余米长的圆木作轴,轴顶装一木轮,轮上装两根横木,各拴上绳索。轴底部

  • 丕勒杰

    见“巴拉吉尔”(414页)。

  • 尚结息

    吐蕃大臣。又称琛尚野息。吐蕃赞普赤松德赞(755—797年在位)时大臣。先后任吐蕃大将、大相。曾驻军河陇,与唐久战不息。唐代宗广德元年(763),与达扎路恭以元帅职入侵长安,立广武王承宏为帝,改元,置

  • 雒常

    树名。一作雄常,“常”又作“棠”。产古肃慎族地(今松花江、黑龙江中、下游流域)。史载此树之皮可制衣。今东北地区产桦树,鄂伦春、赫哲、鄂温克等族于农历五六月间将其皮剥下,去掉其表面层和里面硬皮,然后放入

  • 齐齐哈尔至黑龙江驿道

    清代东北驿道之一。康熙二十四年(1685),郎中色奇奉诏建立。从齐齐哈尔城中卜奎站起,东北60里至塔哈尔,70里至宁年,80里至拉哈,60里至傅尔多,43里至喀木尼喀,42里至伊勒哈,70里至墨尔根,

  • 大蒙国

    唐代南诏国前期国号。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白子国主张乐进求逊位给乌蛮首领独逻(细奴逻)。独逻蒙姓,居蒙舍川(在今云南巍山彝族自治县境),因建国号曰大蒙,首府在垅圩图山(今云南巍山城北35里)。

  • 德成

    ? —1732清初文臣。满洲镶红旗人。兆佳氏。康熙四十三年(1704),由笔帖式授礼部主事。五十六年(1717),兼副参领。五十七年迁工部员外郎。雍正三年(1725),迁参领,擢镶红旗满洲都统兼火器营

  • 麻魁

    西夏女兵名。党项羌妇女强悍好斗,常参预部族间的复仇。结仇者因力小不能复者,集邻族妇人,享以牛羊酒食,趋仇家纵火,焚其庐舍。夏俗敌女兵不祥,辄避去。

  • 济宁郡王

    元封爵。为诸王第六等级封号之一,授龟纽银印。至元二十四年(1287),弘吉剌部主德薛禅曾孙帖木儿驸马受封。

  • 邑主弥姐后惪合邑子卅人等造像记

    古碑铭。隋开皇六年(586)立,地址不详。1927年陕西耀县军人雷天一派兵收存,现藏该县文化馆。原未曾著录。1963年马长寿考证后收入其《碑铭所见前秦至隋初的关中部族》一书。碑称30人,现存27人,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