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笼起义
清代布依族农民起义。清朝中叶,封建统治者为了镇压苗民起义,变本加厉地对贵州少数民族进行敲榨勒索,驱使农民前往湘黔参战,致使农民“皆弃田不耕”。嘉庆二年(1797)正月初五,在贵州南笼府(今安龙县)北乡当丈寨,爆发了以布依族农民首领韦朝元(1768—1797,又名韦德明,号七绺须)、王阿崇(1777—1797,号囊仙,意为仙姑)为首的布依族农民起义,公推王阿崇为首领,称“皇仙娘娘”,韦朝元为仙官,桑鸿升(汉族)为军师,李阿六(布依族)为总兵元帅,以王阿崇所在的洞洒寨为京城,建立农民革命政权,建年号“元顺”。由韦朝元等亲率义军进攻府城,挥军北上,迅速攻占册亨、永丰(今贞丰)、捧鲊(今兴义)、罗斛(今罗甸)、归化(今紫云)及广顺(今长顺)的坝场等地,进逼省城贵阳,声威大振。同年七月,湘黔苗民起义被镇压,清廷调集湘、桂、滇、黔诸省清军主力前来镇压,加之农民军内部各自为战,缺乏统一的组织领导,且迷信巫术的作战能力,麻痹大意,同年八月十五,遭清军袭击,兵败,京城失守,韦朝元、王阿崇等被俘。十一月七日在北京遇害。清政府乘机裁撤当地一些世袭的土目,另设土守备、土千总、土把总和苗弁等世袭武官,强化军事封建统治。起义沉重打击了当地封建统治势力土官、流官,摧毁封建领主经济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并显示了少数民族农民敢于斗争、英勇作战的光辉形象。《王仙姑》的故事,至今仍广泛流传于当地布依族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