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吉尼吉舍

吉尼吉舍

彝语音译,意为“冤家械斗”。解放前凉山彝族奴隶主家支之间的血族复仇。汉语俗称“打冤家”。※兹目和※诺伙贵族集团,利用家支组织的力量进行血族复仇,争夺土地、财物、奴隶,解决婚姻纠纷等。如某人亲属被杀或财物、奴隶被抢夺及婚姻关系上受欺凌等,则先告知家支头人,经同意后,召开家支会议,作出械斗决定,然后由毕摩作法,算出战斗“吉日”。出击前,派青年送木板令至敌方,以示挑战。应战者掷板于地,踩三脚,搁置石缝。两军对垒,※杂夸(勇士)挥刀舞剑,吼叫跳跃,形如战争舞,表示勇敢,以壮声威。近代使用枪炮后,改用不宣而战、突然袭击的方法。战斗一般持续一、两天。这种诺伙家支间或本家小支间的械斗,习惯上有一定的限度:目的不是消灭对方,亦非迫使其投降,只要敌方撤退示弱,能烧几座房子,抢些畜、粮,即算胜利而罢兵;双方尽量避免打死诺伙头人,因为事后赔“偿命金”要价太高,赔不起;打到一定程度,双方议和,虽不能消除冤仇,但可休战;战斗到双方精疲力竭、死伤太多时,妇女冲入战场,挥舞裙子以示停战,则立刻停止战斗,否则伤害了妇女,娘家势力会助一方参战,这是双方均惧怕的。械斗的结果,造成大量伤亡,较大规模的死伤可达数百人;严重破坏生产,田地荒芜,牲畜死亡;道路梁津破坏,交通断绝,商旅却步,贸易受阻;社会财富遭毁,降低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此外,诺伙奴隶主为掠夺土地和奴隶而发动的战争,亦称“打冤家”。一是诺伙家支或几个家支联合向兹目频繁进攻,把兹目赶到凉山边缘,夺取兹目所辖的大片土地和众多人口;一是向凉山四周汉族和其他民族居住区出击,扩张地盘,掳掠大批人口为奴。后者造成了严重的民族隔阂和仇视。

猜你喜欢

  • 侨吴集

    书名。元郑元祐撰。12卷。作者字明德,遂昌(今浙江遂昌县)人,流寓平江(治今江苏吴县)凡40年,因以“侨吴”名集。此集乃明弘治九年(1496)张习并元祐《遂昌山人集》、《侨吴集》二集,重加编订而成,内

  • 布雅伊

    参见“布越”(462页)。

  • 弘旿

    清朝宗室。满洲正蓝旗人。爱新觉罗氏。圣祖※玄烨之孙,诚恪亲王允祕次子。乾隆二十八年(1763),封二等镇国将军。三十九年(1774),晋封贝子。屡坐事,夺爵。嘉庆年间(1796—1820),授奉恩将军

  • 吐谷浑东迁

    吐谷浑原居今甘肃、青海一带。唐龙朔三年(663),为吐蕃所败,其王诺曷钵率部逃凉州(今甘肃武威),请内徙。咸亨元年(670),唐为援送吐谷浑部还故地,用兵吐蕃,兵败大非川,未遂。青海东部吐谷浑原驻牧地

  • 基诺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基诺,旧他称“攸乐,清文献称之“三撮毛”。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的基诺洛克(基诺山)。18021人(1990年)。其族源,一说从基诺山北部附近地区迁来;一说源于由北南

  • 山只昆

    ①女真语音译,《金史·国语解》谓“舍人”之意。 ②即“散只兀”(2169页)。

  • 红山嘴事件

    清末新疆军队枪杀市民事件。宣统元年(1909)五月二十六日,迪化(今乌鲁木齐)市民在红山嘴一带聚众抗议清政府的残酷压迫和剥削,遭到官兵的野蛮镇压,当场被打死七八人。

  • 狯胡

    古族名。初见于晋太康(280—289)中。一说为西迁匈奴之一支,与龟兹(今新疆库车一带)相近,分布于伊塞克湖周围。史称其兵“便弓马,善矛矟,铠如连锁,射不可入,以革索为羂,策马掷人,多有中者。”前秦建

  • 狼莫

    ?—118西羌起义军首领。东汉永初元年(107),参加西羌起义,随※滇零转战于陇西、安定、北地等郡。六年(112),滇零死,子※零昌立,居丁奚城(今宁夏灵武)辅佐幼主。元初四年(117),零昌被刺死后

  • 若友

    即“药卢”(160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