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吉林通志

吉林通志

书名。清镇守吉林等处地方将军长顺(1837—1904,达斡尔族,隶满洲正白旗)主修、翰林院编修李桂林(1839—1910,今河北秦皇岛市人,字子丹)主纂。122卷,附舆图14幅。光绪十九年(1893)九月始撰,二十二年(1896)书竣。仿《盛京通志》体例,分13志以统全书,卷1至5为圣训志,卷6天章志,卷7至9大事志,卷10至12沿革志,卷13至27舆地志(天度、疆域、山川、水道表、水道、城池、廨署、坛庙、祠祀附风俗),卷28至35食货志(户口、田赋、屯垦、蠲缓、物产、土贡),卷36至43经制志(礼仪,禄饷、仓储、钱法、矿厂、商务、征榷),卷44至49学校志(祀典、学官、学署、学额、选举、书院),卷55至57武备志(兵制、船舰、驿站),卷58至71职官制(前代、前代表、国朝、国朝表、裁缺表、宦绩),卷72至119人物志(辽金元明、国朝世职表、忠义、耆旧、寓贤、烈女、烈女表),卷120金石志,卷121至122志余。有光绪二十二年刻本,民国十九年(1930)铅印本等。该志是晚清地方志中较好的一部,追溯咸丰八年(1858)以前吉林将军所统远至黑龙江下游及库页岛的疆界对满族源流与中原的隶属关系,及满、赫哲、蒙古、朝鲜等族在该地区的活动和发展,都有较详细的记载。内容翔实,多为中外学界引用。是研究吉林与东北地区史,及满、赫哲等族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猜你喜欢

  • 哈斯木汗法典

    哈萨克汗国法典之一。16世纪前期哈斯木汗制定。16世纪初期,哈萨克汗国在※哈斯木汗统治时期(1511—1523年或1508—1518年),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得到很大发展。为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统治,根

  • 那鉴

    ?—1553明代元江傣族首领。嘉靖二十五年(1546),杀侄元江土知府那宪,夺印,并封收因远驿印记。明遣镇巡官发兵讨之。二十九年(1550),密约交趾武文渊谋反,明遣兵征之,并拟改设流官,那鉴益纵兵劫

  • 多尔济达尔汉

    ?—1660清初大臣。居翁牛特。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初为察哈尔部宰桑。天聪八年(1634),察哈尔林丹汗败走,在西拉他拉大草滩(今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境)卒。与德参济旺等降后金,隶蒙古镶黄旗。崇德元年

  • 金桓惠皇帝

    即“乌古迺”(332页)。

  • 马绍融

    清代诗人、画家。字绳武。甘肃兰州府狄道州(今临洮)人。回族。幼从师就读,家贫辍学。稍长,以经营小商贩为生。乾隆(1736—1795)年间,参加甘肃名诗人组织之“洮阳诗社”,发奋学诗。时有佳句,甚得社主

  • 南齐书

    南朝齐史书。纪传体。原名《齐书》,宋代始称《南齐书》,以便与李百药之《北齐书》相区别。南朝齐梁之际萧子显(489—537)撰。原书60卷,现在59卷,包括本纪8卷,志11卷,列传40卷。子显字景阳,南

  • 硬寨太保

    见“硬寨司”(2192页)。

  • 绛巧基巧

    原西藏地方政府所辖专区级行政机构之一。简称绛基。即黑河总管公署。设四品僧俗总管各1,基巧府驻黑河镇,下辖那曲、羊八井、纳仓、达木八旗等。因与青、康、藏交界,故该处常驻有军队,由代本统率之。

  • 过差租

    旧时部分土族地区封建地租剥削形式之一。地主为避免差役、田赋,将部分土地租给佃户,不收取租粮,而由佃户承担地主全部或大部土地的粮差派款等。兼有劳役地租与实物地租两重性质。

  • 比欢

    毛南族民歌的两种形式。一般单独称为“比”或“欢”。因其后分别带有“罗嗨”、“罗喂”的衬词,故统称为“比欢”或“罗嗨罗喂”。“比”可以分为“比条”、“比单”、“比早”和“比三纽”四种,有七言、六言、五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