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咸熙寺

咸熙寺

现名奉国寺,俗称大佛寺。契丹王朝时期所建著名佛寺。位于今辽宁义县城东北隅。据《大元国大宁路义州重修大奉国寺碑》称:创建于辽圣宗开泰九年(1020),由处士焦希赟创其基。清代重修时还曾在梁上发现“辽开泰九年正月十四日起工”题记,更证碑记不误。时规模宏大,“宝殿穹临,高堂双峙,隆楼杰阁,金碧辉映,潭潭大厦,楹以千计,非独甲于东营,视他郡亦为甲。”(明昌三年《宜州大奉国寺续装两洞贤圣题名记》)元末以后日衰,至明清,建筑大都颓塌,只有大雄宝殿尚属完好,其余钟亭、碑亭、无量殿、牌坊、山门等均为清代所建。大殿建于3米高台之上,与大同华严寺大雄宝殿同为国内现存最大的辽金单层木结构建筑。高约20米,东西长近50米,南北宽近25米。五脊单檐庑殿式。前辟三门。殿内柱随屋顶坡度而增高,低柱上梁尾插入高柱柱身,成横向梁架,纵向以额、枋、檩等相接,形成一种别具特点的结构形式。柱础雕刻各类花卉纹饰,为辽代建筑极为稀有的实例,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斗拱绘有彩画,为五彩遍装,色调鲜明华严,与明清以青绿为主色的彩绘截然不同,尤以42幅飞天最为突出,面部生动,轻健飘逸,充分显示出辽画的特点,保存至今,极为珍贵。殿中有7尊大佛塑像,最高者合底座达8米以上。每尊佛前,各立胁侍菩萨一对。东西两侧,还有天王像各1尊。姿态各异,形象逼真,均为著名辽塑之精品。

猜你喜欢

  • 充固巴图鲁

    ?—1650清初将领。蒙古正白旗人。姓他巴努图哥氏。世居阿尔泰杭爱地方。天聪三年(1629),从军征明。崇德三年(1638),从准塔巴图鲁击破明军。八年(1643),从贝勒阿巴泰征明,攻任邱县,先登克

  • 格埒克巴木勒

    ? —1771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车臣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车凌布木长子。康熙五十三年(1714),袭札萨克辅国公。雍正十一年(1733),以所属巴尔呼人由塔尔巴哈台遁俄罗斯,统

  • 西南纪事

    书名。6卷。明郭应聘(字君宾,福建莆田人,汉族)撰。内容记述其在广西镇压少数民族农民革命的活动,其中包括“古田”(今属永福)、“府江”、“怀远”(今三江)、“洛容”(今鹿寨)、“上油”、“边山”等战役

  • 砍牛祭丧

    又称“死人砍牛”。旧时广西南丹大瑶寨“白裤瑶”聚居区一种习俗。凡父母过世,均得砍牛分给别人吃,否则会“不吉利,人畜病多,禾苗不好”,并被他人耻笑。传说从前“白裤瑶”父母死后得将其肉分给村人共吃,世代相

  • 无垢净光舍利塔

    俗称塔湾舍利塔。契丹王朝时期所建佛塔。座落在今辽宁沈阳皇姑区塔湾。辽兴宗重熙十三年(1044),由沈州邑人李宏遂等发愿兴建。为八角十三级密檐砖塔。通高近35米。塔基为须弥座,周嵌石条,上下边缘为莲瓣形

  • 孛术鲁阿鲁罕

    金大臣。又称孛术鲁正。隆州(治今吉林农安)琶离葛山人。女真族。孛术鲁氏。幼年,先后被选习契丹、女真字。及长,为黄龙府路万户令史。海陵王贞元二年(1154),试外路胥吏300人,为第一,补宗正府令史,擢

  • 龙崩达把朗

    珞巴族博嘎尔部落方言音译。又称龙崩崩路,意为“高骨头”、“白骨头”,旧时珞巴族区分等级的俗称。与※“龙崩阿札拉”(黑骨头)相对称。凡没有沦为奴隶,没混入低贱血统或没有违犯过氏族外婚禁忌的氏族成员,例如

  • 异域录

    书名。清图理琛(1667—1740,满族,正黄旗人,字瑶圃)著。2卷。康熙五十一年(1712)五月,图理琛以原任内阁侍读,奉命出使时游牧伏尔加河流域的蒙古土尔扈特部,途经张家口以北蒙古地区、俄国西伯利

  • 吾惹

    即“兀惹”(107页)。

  • 东布特哈

    清末政区名。全称“东路布特哈总管衙门”。康熙(1662—1722)中,清廷将分布嫩江流域之索伦(今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等渔猎民族编旗设佐,置布特哈总管衙门领之。光绪二十年(1894),裁并衙门三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