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哈尼族

哈尼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有哈尼、卡罗、雅尼、※毫尼、碧约、※白宏、※和泥等自称。此外,尚有※锅锉、※哦怒、阿木、多泥、※卡别、※海尼等自称单位。汉族称其为※僾伲,史籍上称※和夷、和蛮、和泥、※窝泥、倭尼、俄泥、※阿泥、※斡泥、※阿木、※罗缅、※糯比、※路弼、※惰塔、※卡惰、※毕约等。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南部礼社江下游红河西侧哀牢山区的新平、镇沅、墨江、元江、红河、元阳、绿春、金平、江城等县。人口为1253952 (1990)。操哈尼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原无文字,1957年创制了拉丁字母形式的哈尼文。源于南迁的古羌人。唐代称为※“和蛮”,分布在滇南等山区。唐宋时隶属南诏、大理国,元设和泥路,明初改为和泥府,后又分设纳楼、溪处、思沱、左能、落恐等长官司,隶临安府,一些首领曾被授予封建土司官职。富有革命斗争传统,在太平天国革命影响下参加起义的田四浪(又名田政)和民国时期反封建土司的首领卢梅贝(尊称为多沙阿波)都是反帝反封斗争的著名人物。善辟梯田种稻谷,掘坡地植茶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约有二分之一的人口和地区属于地主经济,但在红河南岸尚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和地区属于领主制经济,此外在西双版纳的南糯山等地,由于受傣族封建领主制统治,还保留浓厚的原始制度残余。以一夫一妻制家庭为主,有父子连名制的传统。实行火葬。信仰多神和祖先崇拜。传统节日,主要有十月节和六月节。解放后先后建立一个自治县,与彝族、傣族建立一个联合自治州和两个联合自治县。

猜你喜欢

  • 外郎

    又称舍人。明代,凡受中央政府封敕的少数民族头人或首领,其子孙未承袭父职者,皆为此称。明正统年间(1436—1449),海西女真首领,大批死于卫拉特蒙古也先之乱,明廷所赐玺书尽失。其子孙因无祖、父授官玺

  • 本教

    一作“苯教”,俗称“黑教”,藏语为“本波却”。佛教传入西藏前,当地固有的较原始宗教。与中国内地古代之巫觋和世界许多地方的萨满教近似。崇信天地、日月、星辰、山川、水泽、林木、雷电、风雹等万物有灵,认为天

  • 仁寿

    宋代云南大理(后理)国国王段智祥年号。?—1238年。

  • 弼喇什

    ?—1646清初官员。蒙古喀喇沁部台吉。博尔济吉特氏。贝勒布延子。天聪二年(1628)二月,随父谒皇太极。八月,献财币、驼马,从皇太极击察哈尔部,继随贝勒岳讬征栋奎部,皆有战功。旋率属众附后金,隶蒙古

  • 侯吕邻部

    见“俟吕邻部”(1690页)。

  • 跑短脚

    指旧时保安族的一种小本行商活动。多由青壮年为之。农闲时,从河州、循化或隆务镇集市等地,购得一些面粉、红枣、盐、茶、烟、糖、布疋、碱、大蒜、核桃、辣椒、农具、刀子等生产和生活日用品,或肩挑,或畜驮,运至

  • 三姓城

    古城名。今黑龙江省依兰县治。原称依兰哈拉或依兰喀喇。建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城周5里,池深7尺,宽8尺。为八旗兵驻防城。雍正十年(1732)设副都统,辖域东西4300余里,南北400余里。统协

  • 噶玛·让穷多吉

    1284—1339元代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黑帽系第三世活佛。后藏贡塘人。至元二十五年(1288),赴粗朴寺从邬坚巴(※噶玛拔希弟子)习噶玛派、宁玛派、希解派等诸多密法及黑教。历游康区各地,在类乌齐附近建

  • 巴赖都尔莽奈

    ?—1641清初将领。蒙古察哈尔部人。姓乌弥。初为察哈尔部大臣。天聪八年(1634),察哈尔林丹汗兵败后,率200余户从哈屯河归附后金,隶蒙古正黄旗。崇德元年(1636),授一等男爵。三年(1638)

  • 速宁

    见“耶律韩留”(13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