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拉达苏台庙
内蒙古巴林右旗十三大庙之一。亦称好特苏尹伯格勒图、查干宝力格庙。清乾隆年间(1736—1795),于大板镇东北约四十里处的阿布德仁台山修建。以建在嘎拉达苏台而得名。民国初,巴林旗土地被放垦,建立林西县,寺属该县范围,因迁到沙尔台王府,继又迁到查干宝力格,规模较原址缩小。庙中喇嘛最盛时达300人,解放初尚有喇嘛20人。
内蒙古巴林右旗十三大庙之一。亦称好特苏尹伯格勒图、查干宝力格庙。清乾隆年间(1736—1795),于大板镇东北约四十里处的阿布德仁台山修建。以建在嘎拉达苏台而得名。民国初,巴林旗土地被放垦,建立林西县,寺属该县范围,因迁到沙尔台王府,继又迁到查干宝力格,规模较原址缩小。庙中喇嘛最盛时达300人,解放初尚有喇嘛20人。
青海省方志。又称《西宁志》。清苏铣编撰。苏铣,河北交河人,顺治三年(1646)进士,十二年(1655)任西宁兵备道,同年成书。全书2册,今存有顺治十四年(1657)重刻本,藏天津图书馆。8卷,22个子
?—56汉代烧当羌首领。西羌首领烧当之玄孙。以先祖名为种号。居河北大允谷(今青海贵德北),种小人贫,屡受先零、卑湳种羌侵犯。素有恩信于族人。东汉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乘汉军击败先零羌之机,联合邻近
发行钞币的本金。历代有之,元沿之。中统元年(1260),忽必烈即位初所印通行交钞,以丝为本,银50两易丝钞1000两,诸物之值,并从丝例。是年十月,改行中统元宝交钞,以银为本。两贯同白银1两。户部发给
南北朝时期北魏法令总称。亦称“后魏律令”。拓跋鲜卑建立北魏后,使用汉族士人,根据《汉律》,参酌魏晋南朝各律,先后九次编纂修定法典。(1)天兴元年(398),道武帝拓跋珪命三公郎王德定律令,申科禁,除前
见“乌兹别克汗国”(351页)。
东晋十六国时期※陇西鲜卑之一支。以部落首领叱豆浑领部而得名。东晋太元十四年(389),叱豆浑与豆留䩭及南丘鹿结、休官曷呼奴、卢水尉地跋等率众降西秦乞伏乾归,被授予官爵,以是秦、凉鲜卑、羌
见“耶律必摄”(1308页)。
辽朝大臣。渤海后裔。辽开泰年间(1012—1021),官至南府宰相,出为知黄龙府。为政善绥抚,今辽河地区诸族皆怀服。曾主动向辽请取女真蒲鲁毛朵部境内渤海人,领兵至大石河驼准城掠得数百户以归。
部族名。明代东海女真虎尔哈部之一支。世居图们江北,珲春河左右,与朝鲜庆源相对。清太祖时,部长郎柱(舒穆禄氏)举部内附,隶正黄旗满洲。郎柱长子杨古利受封一等子世爵,号“超勇公”,位仅次八贝勒。弟楞格礼,
542—557北周建立者。俗名陁罗尼。557年在位。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县西南)人。其先为匈奴苗裔,后称鲜卑宇文氏。西魏大丞相※宇文泰第三子。9岁(一说7岁),封略阳郡公。魏恭帝三年(556)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