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博读兑
清四川甘孜土司。藏族。原为百户,封安抚司。宣统元年(1909),甘孜孔撒女土司央机携印潜逃,拿获革职后,他愿呈缴印信、号纸及所辖上、下官寨两所,并百姓寺院。后经川督赵尔丰奏请,准将土司印信、号纸呈缴甘孜委员,将该土司原职,改为汉官千总世袭,优给俸禄,由粮税内按年发给,原有土寨、私产牛厂、除照章上纳粮税外,仍赏给该土司驻扎放牧。
清四川甘孜土司。藏族。原为百户,封安抚司。宣统元年(1909),甘孜孔撒女土司央机携印潜逃,拿获革职后,他愿呈缴印信、号纸及所辖上、下官寨两所,并百姓寺院。后经川督赵尔丰奏请,准将土司印信、号纸呈缴甘孜委员,将该土司原职,改为汉官千总世袭,优给俸禄,由粮税内按年发给,原有土寨、私产牛厂、除照章上纳粮税外,仍赏给该土司驻扎放牧。
蒙古部名。清代青海喀尔喀人专称。首领为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多尔济阿喇布坦伊勒登之裔。初隶青海和硕特部。后以罗卜藏丹津反清,自为一部,别编旗分佐领。授公中札萨克一等台吉。归西宁办事大臣管辖。牧地在青海湖南
部分彝族的自称。或作阿连泼。他称小白彝或干彝。主要分布在云南鹤庆、会泽、禄劝、弥勒、宜良、路南、富源、寻甸、师宗、罗平等县。详见“彝族”(2594页)。
见“达头可汗”(731页)。
族名。又作“补孔”。汉族对自称毫尼(布都、布孔)的哈尼族的称谓。民国《墨江县志稿》:补孔(布孔),居县属善政、永安、善化三乡。参见“哈尼族”(1633页)。
传说中古部落名。亦称有苗、苗民。南蛮的一支,据说曾参加过九黎的部落联盟,一说系九黎的后裔。主要分布在彭蠡(今江西鄱阳湖以北)、洞庭湖、文山(今江西吉水县东南)及衡山(今安徽霍山县南)之间。唐虞夏时期为
参见“正道周报”(480页)。
见“景颇”(2222页)。
草原名。“他拉”蒙古语意为“草原”。位于内蒙古巴林旗。东、南、北三面环以勒不格山、阿布达伦台山和翁那根台山。方圆百里,总面积120多万亩。野鸡河从北向南贯通该草原。在草原中部曾发现7千多年前的“兴隆洼
明官署和政区名。“奴儿干”,一作“弩而哥”、“讷而干”;清人改作“尼噜罕”,满语,意为“图画”。明永乐七年(1409)置。此前,明王朝已在黑龙江流域等地区设置115卫,形势要求建立高于卫所级的统一领导
见“中俄续勘喀什噶尔界约”(30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