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玛兰语
我国台湾高山族噶玛兰人使用的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台湾语支。居住在兰阳平原的噶玛兰人已不会说噶玛兰语,一部分迁移到东海岸花莲、台东沿海一带,包括花莲县新城乡嘉礼村,丰滨乡新社村,立德村,台东县长滨乡樟原村等地的少数人在家中尚使用噶玛兰语。所以噶玛兰语已趋于消亡。噶玛兰语有辅音15个:p b m t n j r sz k q r j w。有元音4个:i u a ə。多音节词重音的位置一般在最后一个音节上。
我国台湾高山族噶玛兰人使用的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台湾语支。居住在兰阳平原的噶玛兰人已不会说噶玛兰语,一部分迁移到东海岸花莲、台东沿海一带,包括花莲县新城乡嘉礼村,丰滨乡新社村,立德村,台东县长滨乡樟原村等地的少数人在家中尚使用噶玛兰语。所以噶玛兰语已趋于消亡。噶玛兰语有辅音15个:p b m t n j r sz k q r j w。有元音4个:i u a ə。多音节词重音的位置一般在最后一个音节上。
见“潭马”(2528页)。
清代书画家。字镜芝。四川巴县(今属重庆市)人。回族。县诸生。约嘉庆、道光年间(1796—1850)人。工诗、书、画,时有“郑虔三绝之目”。尤善篆、隶,见重于学使、书法家何绍基。著有《金石府韵府》行世。
即“大祖大王”(95页)。
1379—1449明代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高僧。宗喀巴弟子,西藏哲蚌寺创建者,尊称绛央却杰(意为“妙音法尊”)。生于桑耶地方,出家于泽当寺。于桑浦寺从聂贵仁桑等听《波罗密多经》,《因明学》;于觉摩垅
明朝土族土司。以别于东祁土司而言。因居青海西宁县祁家川,与东祁土司所居青海乐都一西一东相对,故名。自第一代土司祁贡哥星吉(明封副千户)起,至末代土司祁昌寿(袭指挥使)止,共19代。附:西祁土司世系(居
1589—1652清初大臣。满族。赫舍里氏。原籍英额(今辽宁省开原县东南英额),后移哈达部。后金天命四年(1619),随兄硕色率众归附努尔哈赤。以兼通满、汉、蒙古文字,召直文馆,赐号巴克什(满语,意为
元代宣政院所辖吐蕃地区古地名。元宣政院(初称总制院)先后在吐蕃设置驿站27处,计:吐蕃等处7、吐蕃等路9、乌思藏11。《元史》载:至元二十九年(1292)九月,乌思藏因必里公之乱驿站断绝,命给财畜资助
见“亦纳勒赤”(873页)。
西夏建国初与北宋的一次重要战役。天授礼法延祚五年(1042)夏景宗李元昊采纳中书令张元的建议,于天都山点集左右厢兵10万分东西两路合攻镇戎军(今宁夏固原)。宋知渭州王沿派泾源路副总管葛怀敏率兵拒战,怀
古族名。哈尼族先民自称之一。《新唐书·南蛮传下》说黎、邛2州“南有杂东蛮、锅锉蛮,西有麽西蛮,与南诏、越析(诏)相姻娅”。“锅锉”于唐初南诏未并越析诏之时,分布在金沙江南岸地带,是滇西“古滇王哀牢杂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