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郎工噶
清代后藏地方官员。藏族。光绪十八年(1892),充当东科尔。次年升任七品噶厦小仲译。二十五年(1899),升六品仁木营官。三十年(1904),晋升五品昔孜营官。谙熟营务,干练有为。三十三年(1907),经驻藏大臣联豫奏准补授戴本,管辖营伍,操练士卒。
清代后藏地方官员。藏族。光绪十八年(1892),充当东科尔。次年升任七品噶厦小仲译。二十五年(1899),升六品仁木营官。三十年(1904),晋升五品昔孜营官。谙熟营务,干练有为。三十三年(1907),经驻藏大臣联豫奏准补授戴本,管辖营伍,操练士卒。
见“赤老温”(1012页)。
见“泰宁路”(1800页)。
元代蒙古宫廷乐器。亦作兴龙笙。犹今之风琴。《元史·礼乐志》及陶宗仪《南村辍耕录》等均有记载。元世祖中统年间(1260—1264),西域回回进献一笙,但有声无律。后由元廷玉宸乐院判官郑秀“考音律,分定清
我国台湾高山族排湾人使用的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台湾语支。使用人口约有4万3千多,居住在台湾本岛最南端,以大武山脉为中心,包括屏东县三地、雾台、筏湾、玛家、来义、泰武、春日、狮子、丹地、牡丹、
即“古塔巴”(441页)。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罗罗卫。永乐六年(1408)三月,与兀鲁罕河等8卫同时设立,卫治在今黑龙江省宾县西蜚克图镇以东。
金代早期官名。女真汉语音译,“移赉”意为“三”,“勃极烈”为“官长”之意,合为“第三位重臣”。因在勃极烈系列中位次于国论勃极烈和忽鲁勃极烈,故名。阿骨打建国后,设谙班、国论、阿买、昃四勃极烈共掌国政,
明代云南元江因远罗必甸土司。《明史》未指明其族别,按当地及其邻近墨江等地白姓为哈尼族,故其可能为哈尼族。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元江路为府。十七年以那直(傣族)为知府。十八年置因远罗必甸长官司隶之
元代驿站名。为大都(今北京)至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西路(又称纳钵西路)驿道上的驿站之一。北距野狐岭站30余里,旁为荨麻林,今称洗马林。拉施特著《史集》称荨麻林居民为中亚撒麻耳干人,马可波
见“夜落纥” ②(149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