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歌赋>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回纥

回纥

古族名。先世为丁零、狄、北魏时的袁纥、隋时的韦纥、乌纥。原为铁勒之一部。游牧于色楞格河流域。公元7世纪时徙居于鄂尔浑河和土拉河流域,臣属于突厥帝国。隋大业(605—618)年间,因反抗西突厥的统治,联合仆固、同罗、拔野古等部落成立同盟,遂称回纥。唐贞观三年(629),助唐灭东突厥。二十年(646),其首领吐迷度助唐灭薛延陀,唐以其地置瀚海都督府,使隶燕然都护府管辖。显庆二年(657),再助唐灭西突厥。天宝三年(744),回纥药罗葛氏首领怀仁可汗骨力裴罗统一内外各部,藉唐助力,灭东突厥,徙牙于鄂尔浑河上游于都斤山斡耳朵八里,史称之为“回纥汗国”。其辖境东起大兴安岭,西至阿尔泰山,南界河套,北抵贝加尔湖。与唐往来密切,曾两度出兵助唐平定安史之乱。唐政府尝3次以公主嫁其可汗,以为羁縻。贞元四年(788),上书请改回纥为回鹘,取“回旋轻捷如鹘”之意。开成五年(840)左右,因天灾及内乱频生,势衰,为黠戛斯所破,国亡,部落溃散。其众除部分南徙内地外,余分三支西迁:一支奔河西走廊,一支奔安西,一支投葛逻禄,并与原住河西、西域的族人汇合,分别形成河西回鹘(甘州回鹘)、高昌回鹘(西州西鹘)和葱岭西回鹘(喀喇汗王朝)。部众西迁前,主要从事游牧,多大足羊和马。兼营狩猎贸易。推行封建制度,赋税属部,强令被征服部落人民缴纳租税,服无偿劳役。性好歌舞,有剺面之俗。信奉萨满教与摩尼教。崇拜狼。使用突厥文、粟特文。西迁后,转事农业,信奉佛教、景教和摩尼教。使用回鹘文。公元10世纪以后,逐渐皈依伊斯兰教。今新疆维吾尔族和甘肃等地裕固族,即其后裔与当地居民融合的产物。(表见上页)

附:回纥诸可汗世系

猜你喜欢

  • 端罩

    清代满汉官员礼服之一。为皇帝及文官三品、武官二品及一、二、三等侍卫所专用的一种皮服。起源较早,《满文老档·太祖朝》中已有记载。形式类似补服,无领、平袖、对襟,皮毛朝外,衣长至膝,左右各垂两条带子,下端

  • 乌日莫

    见“奶皮子” (646页)。

  • 光初

    前赵刘曜年号。318—329年,凡12年。

  • 库吞博如坎

    萨满教神灵之一。鄂伦春语音译,意为“城里跟来的神”。流行于今内蒙古鄂伦春族自治旗。清末民初,鄂伦春族对外交换逐渐发展,开始出现此神。过去这里的鄂伦春人生病,请萨满跳神认为是其作祟所致,相信供祭它病就会

  • 戎曼

    古族名。即“戎蛮”。参见“蛮氏之戎”(2273页)。

  • 胡都堇

    见“耶律隆祐”(1320页)。

  • 芒松芒赞

    ?—676吐蕃赞普。又作赤芒松芒赞、芒伦芒赞或芒赞。650—676年在位。吐蕃王朝建立者※松赞干布孙,贡日贡赞(即贡松贡赞)之子,母阔久木杰赤格迪夏,吐谷浑族。唐永徽元年(650),松赞干布卒,其父先

  • 乌孜别克纳姆纳学校

    解放前伊犁乌孜别克族学校名。初创于18世纪70年代末,原为乌孜别克清真寺宗教学校,初仅能招收学生40—50名。20世纪初,规模扩大,教学内容逐步向现代化过渡。30年代时发展成为正规制小学,改名为“鲁西

  • 达尔玛吉尔底

    1800—?清代蒙古王公。内蒙古敖汉旗人。旗札萨克德济特族弟。嘉庆十八年(1813),以近支族弟袭敖汉旗札萨克多罗郡王职。因年幼家贫,曾为人放过牛,故袭王爵以后,被人谑称为“牛倌王”。以王室内部斗争不

  • 雅尔奈

    卫拉特蒙古宗教节日。蒙古语,意为“诵经会”。每年六月十五日开始,八月一日结束,共45天。参加经会喇嘛,每天仅吃一顿饭。在此期间,百姓可以前往烧香,但不能在庙内住宿。经会结束后,举行赛马、摔跤等竟技活动